1. 襁褓。“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 孩提,指2~3岁的儿童。《孟子·尽心上》:“防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孩提抱者也。”
3. 齿龀,又称为龆龀(tiáo chèn),指儿童换牙。
4. 总角、垂髫,指幼年儿童。“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林黛玉进贾府》)
5. 豆蔻年华,指女子13岁。杜牧的《赠别》中这样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6. 笄(jī),指女子15岁,笄,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7. 冠、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8. 而立之年,30岁。《论语》:“三十而立。”
9. 不惑之年,40岁。《论语》:“四十而不惑。”
10.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50岁。例如:“五十而知天命。”(《论语》)
11. 花甲、平头甲子,60岁。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60组干支,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花甲子或花甲。《唐事纪事》:“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12. 耆(qí),60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13. 古稀,70岁。
14. 耋(dié),70~80岁。《左传·僖公九年》:“以伯摆动耋老,加劳。”
15. 耄(mào),80~90岁。《礼典·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16. 期(jī)颐,100岁。
古代年龄的称呼0~100岁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
最近一段时间,我正在研究不说数字,怎么表达年龄?而据我查找到的资料显示,在古代,从呱呱坠地的婴孩到百岁老者,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男生和女生的称谓也有区别!除了我们熟知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古来稀”的常见说法,你还知道其它的年龄称谓吗?从1岁到100岁,看看古人对年龄都有哪些个雅称吧!你处于哪个年龄段呢?这篇整理了古人对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满满的韵味~
1岁:
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8岁:
龆龀——指七八岁的儿童。
总角——指八九岁至13岁的少年儿童。
9岁:
黄口——十岁以下。本指雏鸟的嘴。
10岁:
幼学——十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舞勺之年——指男子13-15岁之间。
15岁:
及笄之年——即将年满15岁的女子。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
及笄之年——即将年满15岁的女子。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16岁:
二八——16岁。
破瓜——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20岁:
加冠——男子二十岁。
弱冠——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4岁:
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24岁。
30岁:
而立之年——三十而立。
始室——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四十而不惑。
50岁:
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
60岁:
耳顺——六十而耳顺。
花甲——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还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七十而从心所欲。
又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77岁:
喜寿——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耋——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耄——八十至九十岁。
88岁:
米寿——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成八十八,故名。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之年——古鲐背泛指长寿老人。
99岁:
白寿——因百字去年上边的“一”是“白”,“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100岁:
期颐——《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古代对0-100岁不同年龄阶段的称谓
古代年龄的称呼0~100岁
些常见的古代年龄称呼: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始龀:指男孩8岁或女孩7岁。
总角:指8岁至14岁的少年。
外傅之年:指儿童10岁。
金钗之年:指女孩12岁。
豆蔻:指少女13~14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及笄:指女子15岁,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志学之年:指少年15岁,一个人到了十五岁应是有志于做学问的年纪。
舞象之年:指少年15至20岁。
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若体犹未壮者,称“弱冠”。
而立之年:指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指40岁。
古代对0-100岁不同年龄阶段的称谓如下:
0岁:初度、乳臭未干、牙牙学语、新生命的开始。
1岁:襁褓、从头到脚用包裹着的小人儿。
2岁:孩提、垂髫,指幼儿时期。
8岁:总角,指八岁以上的小孩子。
10岁以下:黄口,指10岁以下的小孩子。
13岁至15岁:舞勺之年,指男孩子学习“勺舞”的年龄。
15岁:志学之年,指学业有所成,有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了。
15岁至20岁:舞象之年,指少年男子15岁束发加冠,到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20岁:弱冠、加冠是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24岁:桃李年华,指年轻的女孩子。
30岁:半老徐娘,指30岁的女子。
30岁至40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40岁:不惑之年,指40岁男子。
50岁:艾服之年,指50岁男子。
50岁至60岁:花甲之年、耳顺之年,指60岁男子。
60岁:还历之年、花甲重开,指60岁男子和12岁的孩子。
70岁:古稀之年,指70岁男子。
77岁:喜寿之年,指77岁男子。
80岁:杖朝之年,指80岁男子。
89岁:耄耋(mào dié)之年,指89岁男子。
90岁:鲐背(tái bèi)之年,指90岁男子。
99岁:期颐(jī yí)之年,指99岁男子。
100岁:百寿、人瑞,指100岁的老人。
以上就是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称谓,这些称谓通常是通过形容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来表达他们的年龄特征和阅历。
本文来自作者[恨桃]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bdianzi.net/gb/863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恨桃”!
希望本篇文章《古人称男子20岁称?》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 襁褓。“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 孩提,指2~3岁的儿童。《孟子·尽心上》:“防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