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小学科学课程是一
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基本理念:人人都可以学的科学。以生活中的科学为起点。以科学探究为最好的学习方式。课程具有开放性。
对老师的回答,有疑问的,请提问没有的,记得采纳。加油,棒棒哒!
谈谈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与改进方向。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此次科学课程学段的重新划分,不仅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之中,更有利于阶段知识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与细化,进而实现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宗旨。除此之外,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设定在一年级,?并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进行课程安排,也是为了使社会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是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依据其“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教学,不仅有益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2022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1.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是本次深化课改的关键词,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报告中,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界定为: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报告中的六大核心素养都跟小学科学教学有关,其中关系特别紧密的是科学精袖和实践创新两大素养。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实践创新主要是问题解决和技术应用方面,跟科学教学密切相关。(1)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实证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观察、实验中获得事实和证据,用证据和逻辑进行论证,从中获得结果,使证据和结果相协调。(2)注重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领会科学的思想和方法。(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往往在动手实践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动手和动脑的配合中,体现出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准备充足的教学器材,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参与产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2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如下:
一、2022年课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新数学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二、学段目标更加细化:2011年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年的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每个学段有每个学段的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新课标分级更细更容易操作,阶段衔接也更加合理。
三、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下降,在实践运用方面难度提升:新课标把对部分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了初中学习,但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难度则大幅度提升。2022年对于五到六年级的要求已经超过了2011年对于七到九年级的要求。
含义: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学生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核心素养。
本文来自作者[妙白]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bdianzi.net/gb/731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妙白”!
希望本篇文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