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棚内拍人像光圈的正确用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棚内拍人像光圈的正确用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导语: 大多数人拍摄人像时都用大光圈,但在棚拍人像中就不一样了。下面就来看看棚内人像光圈的正确用法。
小光圈捕捉细节
单纯以人为主要拍摄主题,需要兼顾整体造型、表情、情绪,甚至是肢体表现,此时,利用小光圈营造的深长景深才能让人活灵活现地在影像中记录下来。所以棚内拍摄时,使用小光圈的时机,经常比大光圈来得多,所要考验的反而是摄影师对棚光的掌握,诸如方向、质感、色彩等。
▲透过景深帮助与精准布灯,墙壁与光线质感,都能完整细腻的记录下来,也让影像多了更多有趣的小细节。Nikon D800 + 24-70 mm 2.8的28mm端。光圈F8,快门1/160秒,ISO 125,M全手动模式,RAW转JPEG。摄影:5PM Studio谢志华,Model:朵儿国际
▲首饰、配件与彩妆的.商业拍摄案,经常需要大尺寸输出,小光圈提供更多细节与良好影像品质。Nikon D800+ 24-70 mm F2.8 G的70mm端。光圈F9 ,快门1/200秒,ISO 100 ,M全手动模式,RAW转JPEG 摄影:5PM Studio,Model:妍安
光圈越小,闪灯数值越强
比较有趣的是在棚内拍摄,光圈与快门速度应该分开来看,甚至许多时候快门速度,只是被调整在闪灯快门同步速度以下即可。最主要的原因,正因为摄影棚内的专业棚灯是瞬间光源,通常都在快门完全开启的刹那间,便已经完成曝光工作,也正因为时间很短,只要拍摄者的动作不大或速度不快,基本上都能完成凝结动作的工作。所以光圈大小并不用特别考虑快门速度,而是要搭配闪灯出力而定,也就是光圈设定越小,闪灯出力就需要设定越强,当然,如果有搭配柔光罩、描图纸、反射伞等棚灯配件时,闪灯出力也会需要适度调整增强,为了能精准确认每盏棚灯出力数值,最好是能搭配可测定瞬间光的专业测光表,进行更精准的布灯工作。
▲空间的立体度,在棚内拍摄时,通常是利用光影来构成,而非玩家经常使用的浅景深。Nikon D800 + 24-70 mm F2.8 G的44mm端。光圈F7.1,快门1/160秒,ISO 100,M全手动模式RAW转JPEG。摄影:5PM Studio谢志华,Model:艾诺国际
▲商业需求的棚内拍摄,商品与Model都要拍摄清楚,小光圈运用是必要需求。Nikon D800 + 24-70 mm F2.8 G的70mm端。光圈F9 ,快门1/200秒,ISO 160,M全手动模式,RAW 转JPEG ,摄影:5PM Studio,Model:许靖岚
拍摄注意事项
1:棚内拍摄时要注意快门速度不要超过棚灯所支援的最高快门同步速度,但也不要过慢,以免因为吸收环境光,而有残影或染上**的模拟灯色温。
2:部分使用电筒驱动与稳定的高阶棚灯,虽然有支援超高速同步,但出力也会有所限制,这些都是实务拍摄前,需要注意的部分。
3:使用柔光罩、滤色片时,棚灯出力会因为介质而减弱,拍摄前需要微调增加出力,最好能利用专业测光表进行确认。
4:感光度通常不会调整太高,建议使用ISO 100~200 的感光度数值,能获得较好画质。
5:光圈大小并没有一定数值,需依据使用的焦段、拍摄范围,以及棚灯出力大小进行调整,经常使用的光圈范围大多落在F8~F16左右。
实用技巧如何拍摄演唱会
我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1.机身要求:专业相机机身多为镁合金,坚固耐用,能适应苛刻的环境要求。专业人员非常重视防水、防潮、防尘的设计,在许多接缝处和螺丝处有胶垫密封防护。
2. 感光器(Sensor): 要求足够大,全幅的为36x24 mm。感光器越大,成像质量越好。有些专门为体育设计的专业机,感光器略小(27.9x18.6)。这是因为这样可以使镜头的拍摄距离增加1.3倍,而质量也不会降低多少。而非专业机的感光器则小很多。
3. 感光度:也就是ISO。现在相机的发展趋势是大幅度提高相机的ISO。原来的相机在ISO 1600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噪点,但目前的专业相机ISO到达6400时,相片也很干净。高ISO的进展意味着人们可以在光线很暗的情况下,仍能拍出漂亮的作品。目前最大的ISO可以达到204800的惊人数值,比如佳能最近推出的1DX。
4. 连拍速度:体育专业相机的连拍速度为10-12张/秒。而非体育的专业相机也应达到6张/秒以上。
5. 储存媒介:专业相机都不使用SD卡,而是使用CF卡,更为坚固可靠。而且,一般都是双卡槽。
6. 处理器:采用最新最快的处理器。并采用多个处理器。
7. 像素:专业相机的像素最高。虽然专业相机的像素在不断大幅度增加,但对这一问题有相当的争议。因为像素越多,文件量就越大,存储的速度将是很大的挑战。另外,像素越高,在高ISO上就越容易产生噪点。目前Nikon D800已经到达了36MB,这个像素已经进入了中幅相机的领域,而中幅相机是它价格的6-10倍。
8. 摄像功能:摄像功能不是专业相机的象征,但专业相机的摄像功能由于它的感光器很大,其效果堪比10万美元最高档的专业摄像机。目前,美国多部连续剧就是用佳能5D拍摄的,虽然5D只是准专业相机。
9. 具有众多的输出端口,也能配置众多的配件,再此不作赘述。
结合这些特点,专业人员使用的专业相机为:佳能EOS-1DX, EOS-1D MK4,EOS-1Ds MK3;尼康D3S, D3x,D4。
准专业相机为:佳能EOS 5D MK2,约2200美元 (很快将有更新)。尼康D800,3000美元。 D700,2500美元。
由于准专业相机为专业相机价格的1/2或1/3, 且功能相近,故专业人士也愿意购买准专业相机。
有些拍摄演唱会心得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文章会与大家分享拍摄时所需的器材、相机设定、构图、技巧、 拍摄位置等等。
笔者建议拍摄演唱会的相机可用iso数值为1600-6400, 镜头最大光圈为F/2.8-4,因为一般也是使用F/3.2-F/5.6去进行拍摄。
下列是拍摄演唱会会携带之器材
机身
Nikon D800
Nikon D500
镜头
Nikon 14-24mm:拍摄整个演唱会的环境,但比较少时候用到
Tamron 24-70mm:拍摄到整个舞台效果
Tamron 70-200mm:拍摄表演者全身照片
Nikon 300MM F4:拍摄表演者的大头,大半身照片
Nikon 1.7X:增加焦距
Tamron 1.4X:增加焦距
相机设定
首先把相机设定为M MODE,并开启显示相片highlight (可以帮助快速判断到过曝范围有多大)
如利用双机拍摄,开始前应将两部相机的时间设定为相同时间,避免日后处理照片时发生混乱
光圈:F3.5-5.6
快门:1/125以上(愈快愈好,避免手震或者拍摄对像移动而导致影像蒙糊)
ISO:1250-3200 (利用高ISO换取更快的快门)
色温:一般多数设定为5500K
测光模式:中央重点测光或者点测光
把测光模式转为中央重点测光或者点测光
对焦模式:单次对焦
镜头设定
一般都会将70-200MM,F2.8 和300MM,F4 设定为3米至无限远,因为与舞台有一段距离, 所以直接把镜头设定为3米至无远限就可以缩短对焦时间。
拍摄时一般也是70-200MM,F2.8和300MM, F4插到APSC机身上,而24-70MM或14-24MM, F2.8则放在FF机身上
选择的拍摄的位置
拍摄的位置其实也是非常重要,一个好的位置会十分影响到拍摄, 距离太远需要用到更长焦,更细光圈的镜头, 难免会令照片质素降低,但太近在舞台之下, 很多时候会变成了仰角拍摄,拍出来的人会不好看
选择座位时亦尽量不要选择四边角落,因为很多时候电线, 音响线都是由四边角落的天花放下来,笔者也有遇过这个情况, 结果很难拍到好的照片,全部只能拍大头,半身才勉强避开电线。。
一般而言,如果是红馆四面台的演唱会, 笔者都会尽量选择第十至第十五行的正向舞台的位置会比较好, 因为这几行的高度比较高,而正向舞台一般视野亦不会有遮挡, 太前的话有机会与舞台高位相约,容易比前边的人群遮挡, 而且会变成仰角去拍摄。
红馆三面台,最好的位置都是正面的十一至十五行, 但三面台的台下会增加不少座位,舞台距离变得较远, 可能需要用到apsc加上4-600mm才可以拍到大头, 而太侧面的话很多时拍不到表演者,或者整个舞台的效果。
如果在平台位置,一般是每两排座位才一级阶级, 所以如果坐在同一阶级的后排,就很容易被前方遮挡视线, 变得很难拍摄。
拍摄前需要注意的地方
拍摄时间只有大约两至三小时, 所以拍摄前应该要对自己相机操作更熟悉, 因为在三小时内不断更换设定,例如更改对焦设定,重曝, 如果对相机操作不熟悉的话,很容易会有不同问题发生。
到场后先把屏幕光度调暗两至三级,因为场内一般都是较暗, 如果屏幕光度没有调教,单纯看照片判断曝光较容易出错, 当然最理想是观看照片的histogram,另外设定相机把高光位置显示出来, 如果拍出来的照片是过曝了,亦会马上知道。
基本上也不用担心对焦问题,一般舞台是挺光的, 所以对焦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另外一般拍摄演唱会是不可以使用闪光灯,避免影响到表现者, 希望拍摄时亦留意这点,另外,在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快门, 因为除了焦距愈长愈容易手震的问题,表演者亦会在舞台上走动, 慢快门的话有机会令到影像变得模糊。
面对极端的光差,笔者建议是使用M MODE进行拍摄,因为即使中央点测光及点测光亦不算太准确,因为舞台的灯光多变,但一般光线只会照到表演者,而其他部份都是全黑的,如果利用a/s/p/ mode等,可能会令相片经常过曝或者过暗,所以必需要拍摄RAW档,方便后期可以大幅度调整曝光。
最后红馆演唱会拍照一般都不会阻止,但绝对不能录影, 但如果连拍照也不可以的话, 进场后举起相机就马上会有保安人员会告诉大家不能拍照, 笔者亦有试过这个情况,另外拍摄同时亦尽量避免影响到其他观众。
拍摄技巧
每首歌开始时先拍摄一张照片,然后看一下histogram,看看有没有过曝或者曝光不足,然后进行快速调整,毕竟拍摄时的光差可以非常之大,有时很容易就会过曝或者过暗,所以最直接是检视histogram去判断曝光,而且一般每一首歌的灯光效果应该不会相差太远,曝光值相差不远,不一定需要每张照片都不断调整曝光,一般只需要每首歌开始时调整一次曝光就可以了。
如果演唱会的舞蹈成份比较多话,直接使用连拍模式, 否则笔者一般普通拍摄都是单张拍摄及中央单点对焦为主, 但一到舞蹈环节则会使用高速连拍及自动追焦模式。
构图
构图使用基本的井字构图即可,一般都会拍摄演唱者的全身,半身照, 以及整个环境气氛,而一般四面台拍摄既构图比较多变, 三面台会比较单调,因为四面台的话可以拍摄到演唱者及观众的反应,而三面台的话只可以单一拍摄到表演者。
有时候亦可能会拍摄一些重曝的照片,这时候就需要留意, 一般重曝照片我会选择拍摄一张近镜及一张环境的合拼起来, 或者是一张清晰及一张失焦的照片,而重曝照片一般以横向照片为主,分成左,右两部份的画面, 然后利用后制合拼。
如果表演者背向我们,就可以把场地的屏幕也拍进去画面内, 因为一般屏幕都会一直拍摄表演者,所以亦可以看到表演者的表情, 或者亦可以拍摄整个环境的照片,除了光线,构图, 还需要留意表演者的表情,情绪,把最好的一瞬间拍下来, 有时候也可以把观众都拍进画面内,一般广角照片以现场环境, 气氛为主,全身照片以表演者肢体动作为主,半身及大头照片则以表情为主。
关于“棚内拍人像光圈的正确用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依烟]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bdianzi.net/gb/1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依烟”!
希望本篇文章《棚内拍人像光圈的正确用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棚内拍人像光圈的正确用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棚内拍人像光圈的正确用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