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开澡堂子的老板有一黄花梨床,马未都 很喜欢,主动给800000元要买,对方不卖,加到了天价1200000元,人家还是不卖。2年后,他用59万买了回来,现在无价。
马未都出120万买黄花梨床黄花梨木极其珍贵,而这张梨木床重达上百斤,属于比较值钱稀有的海南黄花梨。马未都一眼就看出了它的价值,因此让洗浴店老板卖给他,一口气开出80万,老板说这是祖传的宝贝,多少钱都不卖的。马未都不死心,赶紧喊了一个价格:“这样吧,我愿意出120万买下它,7位数不少了,你考虑考虑吧。”老板表情略有微妙的变化,迟疑了片刻,但他还是坚定地拒绝了马未都,还是重复之前那句话,再多钱也不卖。
看着那个黄花梨床,马未都心里很失望,这么好的东西,却买不到手,这让马未都既惋惜又遗憾。不过马未都并没有死心,而是让澡堂上班的朋友帮忙留意着,如果一旦老板要出售,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自己,为此他还给了朋友一些信息费。幸运地是,机会还是被马未都等到了。
主人一口拒绝两年后的一天,朋友突然打来电话,告诉马未都,说那位澡堂老板经济出现了困难,又正赶上他太太要生产,手头比较紧。于是,马未都主动打电话问老板:“听说你要卖床?”“你能给多少钱?”澡堂子老板问马未都。
马未都说:“我之前给你120万,你不卖。我要是给你60万,你都不长教训,钱追着给你,你都不卖我。这样,我给你60万减1万,59万。只要你答应,一分钟之后,我就把钱打你账上。”
本来以为老板还要再磨一磨的,没想到他都没犹豫,一口就答应了。挂了电话,马未都就直接把钱打了过去,第二天便差人把床拉回,生怕老板变卦了。
两年后主人59万卖给他对于马未都来说,作为一个收藏家,他拥有这个床等于锦上添花。在收藏界里,买到一件喜欢的物件,有时候也讲究机遇和缘分。马未都第一次出高价都没买到的床,两年后只用一半的价格就到手了,想来也是他和那张床之间的缘分吧。
对于这位老板来说,卖床换钱等于雪中送炭。我想,如果这位老板没有遇到困难,这个床他是舍不得卖的,看得出来,他自己本人也非常喜欢这个床,所以不管给他多少钱,他都不放在心上。而后来他之所以要卖床,是因为他遇到了难处,所以这个钱是救命的钱,他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想法,只想赶紧筹到钱,办重要的事儿。两个人,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也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庆幸的是,最后两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马未都:不守规矩的人,没有受到什么惩罚,所以他会怎样?
赵忠祥与马未都神交已久,二人的交往历史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遥想当年马未都还是琉璃厂的一个文玩商店的老板,赵忠祥不辞辛苦去找他,由此开始了马赵二人的交往。马未都与赵忠祥因收藏而结缘,在收藏上也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当然你要是跟马未都谈唐诗,人家还真能给你谈上三天三夜还不重样,这就是马未都。赵忠祥生前回忆,马未都搞收藏上过当,那是他自信,我不自信却没有上过当。这句中肯客观的评价,也给马未都深刻的启示,多年之后依旧感怀不已。
马未都与赵忠祥的相识,不想乾隆跟夏雨荷那样,开口就是“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赵忠祥认识马未都,更多的是慕名前往。当年马未都已经在收藏界小有名气,但凡是搞收藏的,没有人不知道马未都的大名。马未都鉴定文物确实是有一套,往往一个人找他鉴定,还没有掏出来,人家已经知道真假。或许,民间传说使然,马未都深深地吸引了赵忠祥。赵忠祥就带着自己的白玉件,找到了马未都。
马未都那时候也就是四五十岁,在赵忠祥面前就是晚辈。赵忠祥1942年生,马未都1955年生,大了基本上一轮,相当于一代人的时光了。马未都不敢怠慢,一五一十的给赵忠祥说了你这件白玉件是真的。由此,二人结下了深情厚谊。赵忠祥有一个可贵的品质,他敢于说真话,不会藏着掖着,总能够给人以启迪。当年,赵忠祥在节目中就评价了马未都。
赵忠祥是主持人出身,却是以收藏家的身份评价马未都。赵忠祥表示马未都搞收藏上过当,那是他自信。没错,马未都早年搞收藏确实是上过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藏家一看是赝品的打眼经历也不少,说白了都是盲目的自信。毕竟,马未都早年确实是年轻,敢打敢拼经得起折腾。然而,赵忠祥一个业余收藏家却很少失手。赵忠祥当即表示,我不自信却没有上过当。没错,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赵忠祥收藏打眼的经历。
赵忠祥是怎么做到的?这就很有必要说一说他的办法了。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赵忠祥有专业的参谋团队。遇到拿不定的藏品,都会去咨询,集思广益鲜有失手。马未都上当的经历,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后来,马未都在电视上看到了赵忠祥的评价,心里很有感触。由此,对于捡漏很是慎重。尽管马未都专业能力强,可一个人单打独斗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的观复博物馆可能会有一个收藏鉴定评估机构,专一为马未都收藏服务。当然了,这只是笔者的猜测。马未都自然有他的办法,他集思广益加上自己判断,多多少少受到了赵忠祥的影响。从赵忠祥所言“马未都搞收藏上过当,那是他自信,我不自信却没有上过当”,可见赵忠祥确实是一个有心的人,不仅主持事业风生水起,在收藏行当也能够影响他人。或许,这就是生活中的赵忠祥老师吧!
“规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说法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规矩,小集体里有小集体的规矩,大集体的规矩我们称之为“法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守规矩可以理解为“遵纪守法”。马未都对于“守规矩”,就说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马未都指出不守规矩的人,没有受到什么应有的惩罚。因而,不守规矩的人,就会选择继续不守规矩。马未都先生有何高见?小编就为大家说说马未都先生的些许真知灼见。
马未都公认的身份是收藏家和鉴赏家,其实他本人还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文化学者。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小学没毕业便走向了社会。他本人的一些学问,一方面是读万卷书,这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另一方面的知识来源,就非常宝贵了,就是行万里路。我们都知道,这个行万里路,往往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这就非常难得了,所以马未都如果那天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不要诧异,这确实是真的。马未都先生所说的“规矩”,究竟何谓“规矩”?
“规矩”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头的话,然而它的本义并不是这样。“规”在我们的生活中,特指圆规,也就是画圆的工具。这个“矩”指的是画直角的工具,类似于“三角板”。这两样,一样管画圆,一样管画方。久而久之,便有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后来,经过延伸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泛指标准、条例、约定俗成的观念。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买房要排队,这是约定俗成的观念,有人插队这就是不守规矩。
对此,马未都明确指出,不守规矩的人,没有受到什么惩罚,所以他就继续不守规矩。不守规矩的人,为何不受到惩罚?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想不明白的话题,也在无形之中让不守规矩的人有恃无恐。马未都就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历,为我们娓娓道来守规矩的重要性。马未都先生举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交通事故。虽然这个例子不是太恰当,可是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马未都先生指出,如果一个人走入封闭的高速公路内,被疾驶而过的车给撞了。那么司机就会很郁闷,可能就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当然,那个不守规矩的人,肆意穿梭于高速公路反而成了弱势群体。难道不该接受惩罚吗?所以说,守规矩的司机受到处罚这是制度使然,而不守规矩的人没受到惩罚,或者处罚力度不够,这就让不守规矩的人选择继续漠视规矩。
在小编看来,马未都的说法相当中肯。规矩就是让人遵守的,高速公路上的司机大部分都是守规矩的,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撞人,接受处罚可以理解。但是不守规矩的人,更该接受处罚,因为他们漠视规矩。恰恰因为不守规矩的人,不受惩罚,所以他就继续选择不守规矩。不守规矩的人肆意穿梭高速公路,出了事冤枉吗?不冤枉,所遭受的苦难是守规矩文化观念淡薄受到的惩罚。在小编看来,规矩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老幼,无分贵贱,凡是不守规矩就应该受到处罚。
规矩是让人遵守的,而不是让人破坏的。小编认为守规矩,才能让社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小编以马未都的收藏行业为例,给大家说说马未都是怎样守规矩的。马未都早年在古玩行业内闯荡的时候,对于问价就很守规矩。要的话,就问人家,表明你想要,可以往下谈。也就是说当你问了多少钱的时候,卖方就会认定你会要,就会按照规矩还价。不懂瞎问还不买,就是破坏规矩。
从马未都的经历中来看,守规矩是极其重要的。不守规矩的人,也更改受到惩罚。当然我们整个社会的守规矩文化是不断完善的,相信不远的将来,对于不守规矩的人惩罚力度会加大。有规有矩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所以恪守规矩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马未都指出不守规矩的人,没有受到什么惩罚,所以他就继续不守规矩的说法还是很中肯的,意在呼唤我们生活中的守规矩文化。
本文来自作者[傲儿]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bdianzi.net/gb/1346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傲儿”!
希望本篇文章《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一位开澡堂子的老板有一黄花梨床,马未都 很喜欢,主动给800000元要买,对方不卖,加到了天价1200000元,人家还是不卖。2年后,他用59万买了回来,现在无价。马未都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