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 在山的那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3 生命生命 4 紫藤萝瀑布 第二单元 6 理想 7 短文两篇 8 人生寓言 9 我的信念 第三单元 11 春 12 济南的冬天 13 山中访友 14 秋天 第四单元 16 化石吟 17 看云识天气 18 绿色蝈蝈 19 月亮上的足迹 第五单元 21 风筝 22 羚羊木雕 23 散步 第六单元 26 皇帝的新装 27 郭沫若诗两首 28 女娲造人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3 丑小鸭 4 诗两首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7 最后一课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9 土地的誓言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第四单元 16 社戏 17 安塞腰鼓 18 竹影 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22 荒岛余生 23 登上地球之巅 24 真正的英雄 第六单元 26 珍珠鸟 27 斑羚飞渡 28 华南虎 29 马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 芦花荡 3 蜡烛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 7 背影 8 台阶 9 老王 10 信客 第三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 12 桥之美 13 苏州园林 14 故宫博物院 15 说“屏”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 17 奇妙的克隆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 19 生物入侵者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
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4 列夫·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第二单元 6 雪 7 雷电颂 8 短文两篇 9 海燕 10 组歌 第三单元 11 敬畏自然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谜 14 大雁归来 15 喂——出来 第四单元 16 云南的歌会 17 端午的鸭蛋 18 吆喝 19 春酒 20 俗世奇人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 2 雨说 3 星星变奏曲 4 外国诗两首 第二单元 5 敬业与乐业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7 傅雷家书两则 8 致女儿的信 第三单元 9 故乡 10 孤独之旅 11 我的叔叔于勒 12 心声 第四单元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 短文两篇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写作. 第一单元说明 1 诗两首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 外国诗两首 第二单元说明 5 孔乙己 6 蒲柳人家(节选) 7 变色龙 8 热爱生命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 10 那树 11 地下森林断想 12 人生 第四单元 13 威尼斯商人 14 变脸 15 枣儿 16 音乐之声
1.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比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
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
“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 *** ;“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
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
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
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
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问题研究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乱飞想到“群鹤舞于空中”,这是所谓类似联想;再想到“鹤唳云端”,则是接近联想。这后一种联想又促使他产生了模仿的意愿,于是“留蚊于素帐中,使之冲烟而飞鸣”,再经过凝神细观,“果如鹤唳云端”,这是年幼作者的错觉,但又是他所追求的目标——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很值得玩味。
观虫斗一节与上述过程大体相似,“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都属于类似联想,“庞然大物”的出现,也是错觉;所不同的是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虾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 *** 而突然产生的,跟“鹤唳云端”的有意而为不同。
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对加强记忆力和促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有益。 练习说明 一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凡记叙文都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问要放在学生基本成诵后作答(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像能力。
二 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
2.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题大自然的语言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 )。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 )。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 )。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就会发现年轮——一年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一条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根据你的理解,选用下面的内容填在文章的空白处。只填序号A、出门要带雨伞 B、明天准是个晴天C、秋天就在眼前 D、春天来到人间2、结合上下文理解“漂砾”是指—————。
3、读了短文,我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有:——、——、——、——、——、——…4、我们可以根据——和——来确定树木和鱼的年龄。5、仿照写法,另外介绍一种大自然的语言:——。
3. 古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四篇越短越好,题目要少急第一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互。
狐曰:“子(你)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
解释下列字含义(1)虎以为然然:__对,正确__(2)兽见之皆走走:_逃跑___2。百兽为什么‘见之皆走’?__因为看到狐狸后面的老虎,它们怕的实际上是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___狐假虎威告诉我们不能看表面现象,看表面现象容易被迷惑_______第二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梨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子多,此必苦梨”取之信然1。
请给故事拟一个标题:_王戎析梨___2。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尝与诸小儿游:尝_曾经,有一次___(2)诸小儿竟走取之走:_跑去__(3)唯戎不动:唯___只有3。
看了短文,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试着结合原文分析_____善于分析事物的聪明孩子_____第三篇原文: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③。令初不知爱,漫④悬于壁。
旦⑤而过之,轴必坠地⑥,屡悬屡坠。 令怪之⑦,黎明物色⑧,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⑨举轴,猫则踉跄⑩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⑾着,于是始知其画为⑿逼真。
翻译:①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善,精通,擅长。
②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轴:画卷③邑令:县令。
④漫:漫不经心,随便。⑤旦:早晨。
⑥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⑦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
怪,认为?奇怪,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 ⑧物色:察看;观察⑨逮:等到,及。
⑩踉锵: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⑾然:这样。
⑿为:是。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第四篇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
天命十年二月,来归。 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
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
圣祖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十一年,幸赤城汤泉,经长安岭,上下马扶辇,至坦道始上马以从。
还度岭,正大雨,仍下马扶辇。 太后命骑从,上不可,下岭乃乘马傍辇行。
吴三桂乱作,频年用兵,太后念从征将士劳苦,发宫中金帛加犒;闻各省有偏灾,辄发帑赈恤。布尔尼叛,师北征,太后以慈宁宫庶妃有母年九十余居察哈尔,告上诫师行毋掳掠。
国初故事:后妃,王、贝勒福晋,贝子、公夫人,皆令命妇更番入侍。 至太后,始命罢之。
宫中守祖宗制,不蓄汉女。太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
尝勉上曰:“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用人行政,务敬以承天,虚公裁决。”又作书以诫,曰:“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
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绵历数于无疆,惟休。 汝尚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慎乃威仪,谨尔出话,夙夜恪勤,以祗承祖考遗绪,俾予亦无疚于厥心!”二十四年夏,上出塞避暑,次博洛和屯,闻太后不豫,即驰还京师。
太后疾良已。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复作,上昼夜在视。
十二月,步祷天坛,请减算以益太后。 读祝,上泣,陪祀诸王大臣皆泣。
太后疾大渐,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己巳崩,年七十五。上哀恸,欲于宫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大臣屡疏请遵遗诰,以日易月,始从之。
(《清史稿·孝庄文皇后传》节选)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上制诗三十首以献A。
②请减算以益太后①下岭乃乘马傍辇行B。②是乃仁术也,见牛而未见羊也①古称为君难C。
②不可为我轻动①当于孝陵近地安厝D。②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解析:A。
“以”: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B。
“乃”:①才;②是。C。
“为”:①做;②为了。 D。
“于”:①在;②比。答案:A9。
康熙曾满怀 *** 地颂扬他的祖母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暗指清廷所获的成就)。”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孝庄文皇后对两代皇帝的帮助的一组是①上制诗三十首以献②念从征将士劳苦,发宫中金帛加犒③告上诫师行毋掳掠④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⑤尝勉上⑥上哀恸,欲于宫中持服二十七月A。
①②⑥B。①④⑤C。
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排除①⑥。
答案:C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孝庄文皇后是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世祖顺治即位后,被尊为。
4.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题精选(答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题精选一、状 物(一)这棵绣球花株有一尺多高,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就像一棵小树。
那拇指粗的主茎上长三根杈,杈上又长枝,枝枝杈杈上生满碧绿的叶片,就像一把把团扇。浓密的枝叶中,钻出一根修长的花莲,莲上顶着几颗枣核形的花蕾,毛茸茸的。
花蕾绽开时,四五个球,像是被绣在万绿丛中似的,难怪人们叫它“绣球”呢!这团团火花像绯红的轻云,像孩子们的笑脸,像一团团烧得正旺的火焰……x0d2、运用归纳法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x0d3、用“——”画出一句排比句。x0d4、文中分别用 、、来比喻花蕾绽开时的“绣球”。
x0d(二)生物角架子的上层放着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缸。缸里有几条活泼可爱的小金鱼。
它们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尤其是那朵“水泡眼”鼓着两只灯泡似的大眼睛,在碧绿的水草中间悠闲地穿行。
架子的中间装有玻璃门,里面陈列着同学们收集的珊瑚、贝壳等标本。架子的下层并排放着几盆水仙花、宝石花和仙人球。
x0d1、这段话按( )顺序写的,其中重点写( )x0d2、给本段拟一个小标题:x0d春天:( )的 夏天:( )的x0d秋天:( )的 冬天:( )的x0d(三)橘子皮里有理气健脾、去湿化痰的作用;橘核可以作为止痛药;橘叶能消肿散结;特别是橘络能顺心活血,对胸闷、胸痛的病人有一定的疗效。 因而橘络是很好的中药。
x0d注:橘络指橘肉和橘瓣上的丝。x0d1、这段话主要向我们介绍:x0d2、用“ ”画出中心句,想一想这段话按( )顺序写的。
x0d3、你还能介绍其它水果或蔬菜的作用吗,选一种说说。注意一定的顺序。
x0d二、绘景短文(一)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 它宽约二十米,夏季水量最大时宽达三四十米,水势汹涌澎湃。
宽阔巨大的水帘拍石击水,发出轰轰巨响,好似雷劈,叫人惊心动魄。黄果树瀑布从高处泻落下来,成年累月,冲击成一个深潭,潭水碧绿。
瀑布直奔入潭中,激起的水珠高达一百多米,漫天仿佛云雾笼罩,阳光一照现出美丽的彩虹,景色无比瑰丽。 x0d1、本段主要介绍了,突出黄果树瀑布、的两方面特点。
x0d2、本段的说明方法有、等。x0d3、用“——”画出描写水势的词语。
x0d短文(二)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这时的花,红似火、紫如烟、白如雪、黄似金,五彩缤纷,阿娜多姿、美丽极了!不但有芍药、美人蕉、紫罗兰,还有许多奇花异卉。
这儿的果子也非常多□香蕉□菠罗密□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梢□肥硕的木瓜,簇拥在一起。还有一种芒果,长得又肥又大,一个就有一斤重,果肉有五寸厚,而核却只有拇指那么大。
x0d1、本段写作顺序是先后。x0d2、用“”划出能概括这段话的内容的句子。
x0d3、本段从、、、这几个方面写出西双版纳的花果盛景。 x0d4、在文中“□”处点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 求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阅读短文。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
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
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 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
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
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1。
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2。为什么说海鸥最重情义?________3。
为什么说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________4。 '白鸥飞处带诗来'你怎么理解的?________5。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
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写你的感受。
________。
6. 人教版六年级短文阅读及答案六年级阅读训练题:
阅读《摆渡自己》,回答1~5题.
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③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⑤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⑥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⑦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⑧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⑨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⑩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本文来自作者[香萍]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bdianzi.net/gb/1336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香萍”!
希望本篇文章《初中 初一到初三的全部现代文课文名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第一单元 1 在山的那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3 生命生命 4 紫藤萝瀑布 第二单元 6 理想 7 短文两篇 8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