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八年,杭州西湖。
梅若鸿和杜芊芊的第一次相遇,是在苏堤上面,那座名叫“望山桥”的桥上。事后,梅若鸿常想,就像白蛇传里许仙初见白素贞,相逢于“断桥”一样。这西湖的“望山桥”和“断桥”,都注定要改写一些人的命运。所不同的,白蛇传只是传说,女主角毕竟是条蛇而不是人。这“望山桥”引出的故事,却是一群活生生的,“人”的故事。
那天,是“醉马画会”在“烟雨楼”定期聚会的日子。
一早,梅若鸿就兴冲冲的,把自己的画具、画板、颜料、画纸……全挂在那辆破旧的脚踏车上。他这天心情良好,因为,天才破晓时,他就从自己那小木屋窗口,看到了西湖的日出。小木屋坐落在西湖西岸的湖边,面对着苏堤,每次,西湖的日出都会带给他全新的震撼。湖水,有时是云烟苍茫的,有时是波光潋滟的,有时是朦朦胧胧的,有时是清清澈澈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湖水都有不同的风貌,日出都是不同的日出。这天一早,梅若鸿就“捕捉”到了一个“崭新”的日出。他画了一张好画!把这张刚出炉的“日出”卷成一卷,他迫不及待的要把它拿给醉马画会诸好友看,尤其,要拿给汪子默和子璇看!于是,骑着那挂了一车琳琳琅琅画具的车子,胳臂下还夹着那张“杰作”,他嘴里吹着口哨,单手扶着车把,往“烟雨楼”的方向快速的骑去。
那正是三月初,西湖边所有的桃花都盛开了。苏堤上,一棵桃花一棵柳,桃花的红红白白,柳树的青青翠翠,加上拱桥,加上烟波渺渺的西湖,真是美景如画!梅若鸿真恨不得自己有一千只手,像千手观音一样。那么,他每只手里不会握不同的法器,他全握画笔,把这湖光山色,春夏秋冬,一一挥洒。他曾写过两句话,贴在自己墙上:“彩笔由我舞,挥洒一片天。”
水上、陆上、天空的交通工具的演变
1897年,美国诞生了一位称创业大亨,洛克菲勒。
他曾说过一句狂傲肆意的名言:
“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骆驼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创业30年后,洛克菲勒被美国人誉为“窥见上帝秘密的人。”
100年后,在中国的 历史 名城廊坊,也诞生了一位创业大亨。
他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名言,但创业30年,他在中国 财经 界却享有“能源大亨”的美誉。
他手中掌控的万亿级财富资源,在中国,仅次于国家电网。
在世界,也是行业领军先锋。
仅2021年一年,他的公司年营收就达到了1650亿元。
平均算下来,一天入账5个亿。
更为惊人的是,尽管已经这么有钱了,可他还没觉得有多富。
他说,当他的能源管道能铺设到每分钟都在赚钱时,人生才真正安全。
这位大亨,就是河北首富:王玉锁。
一个把“胆大妄为”四个字,践行到极致的另类富豪。
他曾经参加过3次高考,但都失败了。而且他还经常遭遇失业。
王玉锁的财富雄心,就像他大脑门上的褶子,是被不安和脸面撑大的。
胆大妄为,是他为自己的脸面找到的“解药”,也是他为人生滋养的性格 。
而这一切的起源,只有三个字。
那就是:不服气。
渣到家
王玉锁的出身地,有两个版本。
其一说,1964年3月他出生在河北廊坊胜芳镇。
另一说,1964年某月,他出生在河北霸州某镇。
比较可信的公开资料,基本是前者。
河北廊坊这个地方,虽然不大,却是妥妥的 历史 名城。
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燕国封疆便在此。
汉唐时的幽州,明清时的顺天府,民国时的京兆区等等。
说的具体隶属地,也都是廊坊。
因为地处津京交界的中间地带,廊坊被称为“镶嵌在津京走廊上的明珠”。
历代历朝,这里都是商贾云集的重镇,经商传统由来已久。
王玉锁出生那会儿,他出生的小镇,商业氛围也很浓厚。
但生不逢时的是,王玉锁赶上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小学时,王玉锁班里有30个同学。
他在倒数3名的队列中,连续当了8年的学渣。
这8年,王玉锁的父母格外有压力。
因为有这么个学渣儿子,名声实在太难听了。
初中毕业时,为了能给儿子开悟学习,也为了能让儿子给家里挣点脸面。
王玉锁的父亲想了一个奇招:去庙里,给菩萨烧高香。
烧香的地方,是离家13公里外的著名禅宗道场——龙泉寺。
神奇的是,不知道是菩萨真的显灵了,还是王玉锁真的开悟了。
三柱高香烧过,进了高中的王玉锁,居然开始主动看书了。
但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连着拖欠了8年的学习账,一朝认字怎么补得上呢?
1983年,19岁的王玉锁高考落榜。
1984年,复读一年后再考,王玉锁名落孙山。
1985年,再次复读一年,第3次赴考,王玉锁依旧榜上无名。
就这样,他高考3次落榜。
拼了全身力,就是过不去独木桥。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又落败。
高考,像克星一样,克死了王玉锁父母望子成龙的雄心壮志。
王玉锁呢?
他没抑郁,也没怪自己,却狂妄地怀疑上了庙里的菩萨:
收人香银,受人跪拜,为啥不给人脸面?
父亲知道了这事后,气得骂他胆大妄为,怎么能怀疑菩萨呢?
王玉锁不服气:总让我考不上,拜它有啥用?
21岁,王玉锁扔光课本,走上大街,开始四处找活儿。
落榜伤了他的元气,也刺疼了他的脸。
他要向父母证明自己:我真的不孬。
簑到底
1985年9月,一次在街边看热闹的机会,王玉锁看到一个洋人在倒卖哮喘喷雾装置。
他上前一套问,知道了拿货的地点。
于是,王玉锁向父亲借钱,要去倒卖哮喘喷雾器具。
哮喘用具属于医疗器械,倒卖它多少需要些医学专业的基本知识。
王玉锁一天也没上过医科,啥也不懂,父亲担心他因为不懂弄出人命。
结果,王玉锁不服气地回怼:
外国人能干成,我也能干成,怕什么万一?
好心被儿子当成了驴肝肺,父亲因此给王玉锁下了个奇葩的诊断:
这儿子病了,患上了胆大妄为病。
没有经验,没专业知识,又不听父母苦劝。
王玉锁拿着家人东拼西凑借来的2万块钱,倒卖哮喘器具的尝试,很快以赔光本钱告终。
他因此背上了“欠债万元户”的屈辱标签。
为了找回尊严,王玉锁狂拽地回怼了那些嘲笑自己的人:
不就挣几个钱吗?你们能挣来,我也一定能发财,咱就走着瞧。
1986年初,作为津京走廊的明珠,家乡小镇的做个体户经商大潮爆发。
王玉锁于是顺势而行,又干起了个体户。
不过邪门的是,无论是卖瓜子、卖啤酒,还是卖背心、卖塑料生活品。
勤恳地在五六个行业倒腾了半年,王玉锁却卖啥啥赔,倒啥啥黄。
以至于租铺子给他的房东,最后都嫌弃得不给他租铺了。
怎么办?
1986年秋,父亲实在看不下去王玉锁又簑又丧的样子了,托人给王玉锁找了份到塑料制品厂打工的活儿。
结果,更邪门的事儿发生了:
王玉锁刚干了三个月,那个厂倒闭了。
1987年,在家郁闷地过了几天的春节后,不甘心失败的王玉锁又央求父母借了1000元钱,包车去跑运输。
结果比邪门更邪门的事又一次发生了:
不到半年,运输公司的老板,卷钱跑路了。
这一年,王玉锁23岁,他第一次被命运捉弄到快要抑郁了。
卖啥啥黄,干啥啥倒。
难道这张脸,这辈子就真的只有丢人的份?
王玉锁打心眼儿里不服。
他不信邪,更不信邪门的事还会继续发生。
老话常说,水是生意人的彩门,也是财门。
顺着这话,王玉锁抱着自己的郁闷,去了河边,漫无目的地瞎逛。
结果这一逛,真的逛出了帮他逆天改命的贵人。
不认命
1987年7月,王玉锁在家乡小镇的中亭河边瞎逛。
一天下午,中亭河有人落水。
围观的群众一边帮喊救命,一边在寻找水性好的人。
王玉锁自小在水边游玩长大,水性极好。
听到喊救命之后,他冲到出事河边,啥也没来得及想,便一头扎进河里去救人。
在大家的协助下,王玉锁拼尽全力把落水者安全送到了岸上。
直到对方清醒地睁开眼睛,确认没事儿了,王玉锁才拧着湿溻溻的衣裤放心地离开。
两个月后,神奇的事儿出现了。
1987年9月,王玉锁怀揣着兜了仅有的100元现金,去天津碰运气。
一天下午,在一家街边大排档吃晚饭时,王玉锁意外地碰上别人给餐馆老板送液化气罐。
出于好奇,吃完饭之后,王玉锁便借付钱的档口,向老板打听液化气做饭的事。
碰巧不忙,老板便好心地跟他讲了用液化气做饭的事,并热心地把他领到液化气罐前给他演示。
临走时,老板还告诉了王玉锁买液化气的具体地方:沧州任丘永丰路液化气站。
离开餐馆,脑回路清奇的王玉锁,很快干成了两件事:
买了发往任丘的夜班车,连夜赶到那里。
然后按照打听来的地址,七拐八弯,找到了永丰路液化气站。
之后,属于王玉锁的好运,就降临了。
这个液化气站的经理,正是三个月前,王玉锁在中亭河边救出的那个落水者。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落水获救之后,经理一直在伺机寻找救命恩人。
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救命恩人竟然以这样的方式,猝不及防地就出现了。
出于报恩,在弄明白王玉锁到液化气站的目的后,经理以极低的成本价送了他10罐液化气和10个灶具。
因缘善报,王玉锁簑了一路的人生,终于迎来了逆转。
为了稳稳地接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王玉锁又做成了两件事。
一件,是跟经理说好,如果卖液化气这事儿能成,他日后要来进货。
另一件,是打定主意去70多公里外的表姐家。
因为,她家在廊坊市开着一个小卖部,那里可以卖货。
想好了办法,王玉锁便在当地租了一辆脚踏车。
然后拉着10罐液化气,去了目的地。
到了表姐家,王玉锁跟表姐讲明了自己的来意,并向其借了小卖部门口使用。
然后,他在小卖部的门口,挂了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上了自己的售卖广告:
燃气灶具240元一套,买灶具另送10罐气。
要买,就先登记交钱,一个月内后取货送气。
消息一出,第一批抱着试试看态度的人,陆续来小卖部登记。
仅3天时间王玉锁就预售出24套灶具,收款5760元。
7天后,王玉锁完成这笔订单的交货。
之后,王玉锁卖灶具送液化气不骗人的消息,一下子在街坊邻居间传开。
表姐家附近,来小卖部登记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月后,王玉锁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34560元。
有了任丘液化气站经理的方便,和表姐家小卖部的的人气。
他在第一时间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呼平了自己脑门上皱巴了许久的褶子。
然后赶回家,一口气还完了自己拖欠的2万元债务,彻底摘掉了头顶上“负债万元户“的标签。
老人说,男人的底气,都是钱给的。
找回尊严的王玉锁,第一次在自己家门口,刻骨铭心地领悟了这句话的分量。
这一年,王玉锁23岁。
他无比确定地认定,自己的财路,极有可能就在燃气具这一行。
所以,他要大干一场,迅速暴富。
第一家
有了任丘液化气站经理的方便,和表姐家小卖部的的人气。
在进货计划价,卖出市场价。
这一价格差的加持下,王玉锁很快在1988年底挣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万块净利润。
利用关系,倒卖液化气的甜头,王玉锁领会得无比深刻。
为了挣回更多,习惯了胆大妄为的他,萌发了自己开液化气站的念头。
但彼时,液化气作为新生的公共事业,民营尚无先例,个人经营液化气站需要挂靠。
于是,王玉锁找到了任丘液化气站的经理,希望他能帮自己搞定这个挂靠。
俗话说,送佛送到西,报恩报到底。
一番努力之后,任丘这位经理,帮王玉锁竟真的搞定了所有开液化气站的手续。
1989年春天,王玉锁个人经营的第一家液化气站,在廊坊市龙和郊区,正式开张营业。
1992年初,自营液化气站三年后,王玉锁已经积累到近百万资产。
这一年,国家出台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允许零散气井与外界合作开发。
这是燃气允许民营的时代红利缝隙,若赶上了,那将意味着巨额的利润,和巨大的暴富。
嗅到这一商机的王玉锁,不敢怠慢。
他以三寸之舌,到处打听合作开发的条件,以及具体合作分管领导。
这一回,任丘经理又给他帮了大忙。
他引荐王玉锁,见到了彼时某油田采油厂的厂长,并拿下3个天然气气井开发合作项目。
为了完成项目合作,王玉锁在这一年接连干成了两件事。
一件,是在这年底,成立自己的公司。
另一件,是组建自己的燃气管道工程队。
两件事情相继完成后,王玉锁迎来自己人生的又一个重要关口。
1993年年中,廊坊成立开发区,建设第一条巴渝输气管道。
这是开发天然气的重点项目,若有机会参与,便有机会挤进经营天然气的行业领域。
商业嗅觉敏感的王玉锁,当然不甘心错过。
他拿着公开在报纸上的相关报道,和自己所有的家产储蓄卡,一路冲到廊坊开发区管理处,找到了主管领导。
但不巧的是,那一天领导们一整天都在开会,根本没空搭理王玉锁。
于是,王玉锁拿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耐心,一天不吃不喝地蹲在领导门口等着。
等到深夜快23点时,领导们终于开完会下班了。
王玉锁这才被接见,时间5分钟。
3天后,王玉锁以民营企业身份,经营天然气的申请,获得批准。
这年8月,廊坊天然气项目点火成功后,王玉锁公司便成为全国第一家挤进城市公用事业经营的民企。
次年,王玉锁又顺利拿下廊坊市区的天然气管道铺设项目。
1994年项目竣工,廊坊成为河北省第一个用上管道天然气的城市。
这年年底,曾三度高考落榜的王玉锁,以企业家的身份,去了清华大学读书,研修企业经营。
1995年,王玉锁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公司管理,并开办子公司涉足房地产。
1996年,他又创办新的子公司,涉足太阳能发展。
1997年,王玉锁将所有名下子公司整合,成立集团公司,围绕天然气开始多领域经营。
1998年,国家开展“西气东输”项目,需要铺设9个省市的城市燃气管道。
嗅到时代红利的王玉锁,胆大妄为病再次复发,有了新的更大的野心。
扩张
1998年,“西气东输”国家项目正式开工。
为了拿到油田气井合作项目,王玉锁带领公司核心团队,冲到新疆项目分部定点蹲守。
三个月后,他如愿拿到两个气井。
接着,他沿着项目管道沿线,迅速在相应省份成立8家分公司,并一一拿下那些省份的城市燃气经营权。
2001年,王玉锁公司在香港上市。
2003年,王玉锁已经拥有全国15个省份,50多个城市的燃气经营权,为全国21万多家庭提供燃气服务。
他的个人身价达到18亿元人民币,在中国百富榜排名第27位。
这一年,王玉锁39岁,以胆大妄为,助力人生真正实现暴富。
中国企业家圈子,开始有了他的脸。
2003年底,已经在企业界混到有头有脸的王玉锁,突然不安起来。
站在巨额财富的顶端,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公司,不上不下,刚好站在整个行业产业链的中部。
向上,他没有自己的技术,只有30年经营权。
向下,他没有自己的产品,只能做中间商赚差价。
如果未来有一天,手里的经营权没有了,那财富王国将如何继续?
这个不安的分析,吓出了王玉锁自己一身冷汗。
怎么办?
一番深思熟后,老谋深算的王玉锁,把自己的不安,转换成三个问题,抛给了公司高层和员工。
这就是著名的王玉锁三问:
10年后,我们卖什么?
20年后,我们是什么?
30年后,我们干什么?
王玉锁的目的,是想说服大家转变思想。
从25亿年收入中,拿出21亿冒险稿科研,自建产品研发院。
获知他的根本目的后,公司一夜间掀起轩然大波。
2004年春节过后,王玉锁收到公司员工发来的一封信:
大意是劝王玉锁不要好大喜功,胡乱冒险。
王玉锁于是借机在全公司召开民主生活会,公开说明自己的想法初衷。
会议结果,研发院建设被立项拨款。
2005年,国家出台《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王玉锁的不安布局,又赶上了国家和时代的红利。
他的公司获批建设国家级能源实验室。
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王玉锁的集团公司,依靠事先建立的产品研发,勉强活下来。
危机过后,王玉锁从金融风暴中看到技术产品的巨大优势。
因此,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他从 社会 招募科研精英,进入自己的研发院精心构建泛能源技术体系网。
2011年,这一体系建设接近尾声,并为公司创造近30亿美元巨额利润。
5年后,2013年这一体系构建成功,王玉锁的能源版淘宝平台开始在全球布局。
王玉锁也从燃气大王一跃而起,迈入世界能源大亨的快车道。
他的脸,在世界范围内,有了姓名。
2018年11月,王玉锁公司主导建设的第一个泛能实验项目——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建成。
这是国内第一个依靠能源信息,就电力、水力、燃气、空调、计量五大体系,进行能源服务运营管理的大型机场。
项目成功后,这种模式很快被复制到国内国际同类市场。
2019年,在“全球最有价值的50大公用事业品牌榜”榜单中,王玉锁公司位列第29位。
2020年,王玉锁名下4家上市公司整体营收达到1613亿元。
公司综合市值达到1886亿,问鼎河北首富
2021年,57岁的王玉锁被新晋河北首富超越,但身价仍高达810亿元。
尾声
2022年,王玉锁58岁了。
他曾说过,在数字化建设的未来,能源的供应与输出,会发展成这样的场景:
做饭、洗澡、取暖、出行、乘车、乘机......
只要有能量循环的地方,都有能源转化,有能源转化就会有交易发生。
而令一切成为可能的,只有一样东西。
那就是大数据。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中说,数字化畅行天下的今天,数据已经成为新时代最稀缺的“新石油”。
而王玉锁最厉害的地方,便是借科研的力量,掌控了能源领域的这种“新石油”。
作为吃着时代红利撑大财富帝国的创一代,王玉锁人生的上半场,一直都在挣脸面。
为此他甚至不惜自黑,说自己喜欢“胆大妄为”这个病。
如果可以,他甚至愿意终身不愈。
人生下半场,想有的脸面都有了,王玉锁开始挣另一样东西:脸面背后的里子。
胆大妄为是个贬义词,空手套白狼也是。
邪门的是,王玉锁居然把两样组合起来,变成了自己人生的褒义词。
为啥呢?感兴趣的朋友们,回文中找吧。
所以,从这里逆势思考,若要人生变富,有点偏执,有点野心,真的未必就是坏事。
人生没有统一的活法,敢带着自己的偏见,本性不改,合法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活法。
作者:朱小畅&一点新奕
民国时期的北平城是不是很落后
水上、陆上、天空的交通工具的演变
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人的双脚。然后人类就驯服一些动物如马、驴子等作为乘坐工具或乘坐工具的动力(如:马车),与此同时,轿子和以风作为动力的帆船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与畜力交通工具长期并存。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占据了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直至蒸汽机的出现,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短短数百年,人类不仅能上天(飞机、航天飞机、火箭),而且能入海(潜艇),技术也日新月异………交通工具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蒸汽阶段、内燃阶段、电气阶段、自动化阶段。
蒸气阶段为英国产业革命时期,代表性的交通工具为蒸气火车、蒸气轮船等,现在已经基本淘汰。中国的蒸气火车于去年十月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当时中央电视台的社会记录啊丘还对此有所报道。柴油机、汽油机等均为内燃机阶段的产物,交通工具体现为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现在大部分的机动车辆的动力都是内燃机。蒸气、内燃阶段的理论基础为能量转化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化为电动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电动机、发电机等均为这阶段的基础设备。电动车的发明及迅速的商品化使得电动车站在了汽车、摩托车等现有交通工具的肩膀上,造就了电动车无与伦比的历史使命,并最终成为上述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是历史的必然。
交通工具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蒸汽阶段、内燃阶段、电气阶段、自动化阶段。
蒸气阶段为英国产业革命时期,代表性的交通工具为蒸气火车、蒸气轮船等,现在已经基本淘汰。中国的蒸气火车于去年十月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当时中央电视台的社会记录啊丘还对此有所报道。柴油机、汽油机等均为内燃机阶段的产物,交通工具体现为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现在大部分的机动车辆的动力都是内燃机。蒸气、内燃阶段的理论基础为能量转化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化为电动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电动机、发电机等均为这阶段的基础设备。电动车的发明及迅速的商品化使得电动车站在了汽车、摩托车等现有交通工具的肩膀上,造就了电动车无与伦比的历史使命,并最终成为上述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是历史的必然。
陆上,水上,空中,水下,太空的交通工具哪个技术含量更高更加最难的是地下:
人类早已实行把飞行器发射到冥王星轨道了,但突破地下,才刚刚超过10000米(1980年,前苏联创造,后来30多年过去了,基本上没什么进展)。
其次是太空:人类最远到达月球(1969年7月19日人类登陆月球)。
再次是水下:最深到达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1960年美国海军“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创造了潜入海沟10916米的世界记录。后来很多年都没有人做到过,现在想来,有点怀疑,那会儿的超级大国是不是都在开外挂,太牛了。)
再次是空中:
再次是水上
最容易的是陆地上。
交通工具的演变对世界的影响交通工具的演变让生活 更快了。。什么都更快乐。。人也越来越懒了 肥胖率越来越高了。。。 人类灭绝越来越近了 -,。-
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二十字内)1.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人的双脚。2.然后人类就驯服一些动物如马、驴子等作为乘坐工具或乘坐工具的动力(如:马车),与此同时,轿子和以风作为动力的帆船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与畜力交通工具长期并存。3.直至蒸汽机的出现,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短短数百年,人类不仅能上天(飞机、航天飞机、火箭),而且能入海(潜艇),技术也日新月异 交通工具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蒸汽阶段、内燃阶段、电气阶段、自动化阶段。
蒸气阶段为英国产业革命时期,代表性的交通工具为蒸气火车、蒸气轮船等,现在已经基本淘汰。中国的蒸气火车于去年十月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当时中央电视台的社会记录啊丘还对此有所报道。柴油机、汽油机等均为内燃机阶段的产物,交通工具体现为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现在大部分的机动车辆的动力都是内燃机。蒸气、内燃阶段的理论基础为能量转化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化为电动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电动机、发电机等均为这阶段的基础设备。电动车的发明及迅速的商品化使得电动车站在了汽车、摩托车等现有交通工具的肩膀上,造就了电动车无与伦比的历史使命,并最终成为上述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是历史的必然。
你能说一说其它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吗交通工具都是从动物仿照过来的
比如飞机就是以鸟为参照
火车是以长虫为参照
关于海陆空的交通工具
气垫船 是海陆空 通运 的交通工具
不是交通工具的车绞车,手推车,婴儿车,碰碰车,
表示交通工具的单词ambulance / 5AmbjulEns/ 救护车
bike / baik/ 自行车
bicycle / 5baisikl/ 自行车
motorcycle / 5moutEsaikl/ 摩托车
cart / ka:t/ 二轮马车
carriage / 5kAridV/ 四轮马车
car / ka:/ 小汽车
jeep / dVi:p/ 吉普车
tractor / 5trAktE/ 拖拉机
lorry / 5lRri/ 重型卡车
truck / trQk/ 卡车
bus / bQs/ 大客车
coach / kEutF/ 大客车
van / vAn/ 厢式货车
taxi / 5tAksi/ 计程汽车,出租汽车
subway / 5sQbwei/ 地铁
railway / 5reilwei/ 铁路
train / trein/ 火车
lootive / 5lEukEmEutiv/ 火车头
express / iks5pres/ 快客列车
boat / bEut/ 小船
ship / Fip/ 船
yacht / jRt/ 游船
vessel / 5vesl/ 大船
warship / 5wR:Fip/ 军舰
aeroplane / 5ZErEplein/ 飞机
plane / plein/ 飞机
aircraft / 5ZEkra:ft/ 飞机
airplane / 5ZEplein/ 飞机
jet / dVet/ 喷气飞机
spaceship / 5speisFip/ 宇宙飞船
space shuttle / / 航天飞机
helicopter / 5helikRptE/ 直升飞机
当代社会交通工具的变迁 急清末民初,人力车传到中国。北平第一个制造人力车(洋车)的是懋顺车厂,其地点在东华门街路南。
其实,北平的有轨电车本有可能走在人力车前面。人力车是在1915年后才开始流行的,在这一年里,袁世凯为 *** 配备了人力车队。1897年,德国西门子公司修建了马家堡火车站到永定门的有轨电车线网和轨道,然而,这些线网和轨道在投入使用前便毁于义和团运动(1900年)。
1924年,人力车已经成了北平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种说法有两个含义,其一,人力车对北平城市交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力车使城市的交通近代化,并且使人们在城市中活动的速度提高,其作用类似于电话线使城市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也类似于工厂的大规模生产对生活效率的提高。” (李景汉《北京人力车夫现状的调查》《社会学杂志》1925年)
其二,人力车在北平相当普及,人力车夫已经成了北平贫民的主要职业选项之一。20世纪20年代后,人力车的流行是全国范围内的。但与其他大城市相比,比如上海,人力车在北京要普及得多。1924年,上海两租界加上华界的公用人力车总数为15161辆(《申报》 1924年8月6日),而1923年,北京就已经有公用人力车24000辆。(房福安原《中国的人力车业》)
根据日本学者房福安原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调查,当时北京的人力车夫共有5.5万人,而当时北京人口为80万人,也就是说,人力车夫的人数约占当时北京总人口的7%,又占成年男子的11%,平均每9个成年男子就有一个是靠拉人力车为生。而靠他们的收入来养活的家属又有至少25万人。也就是说当时北京城有约为1/3的人要靠人力车为生。
另一份1939年的统计显示人力车夫数量占北平总人口的1.5%,数据或有出入,但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北平每条胡同路口或是十字路口都要有三五位穿车行号坎儿的“祥子”在等待拉活儿,从早到晚都是如此。1915年,环城交通交给环城铁路后,城内的交通多半都由人力车承担。
1925年,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有轨电车线路开通。1929年,发生了捣毁电车事件,当年,北平参与运行的有轨电车超过了60辆,电车线路增加到5条。这意味着,北平的重要商业区、交通枢纽之间都有电车相连。那些“当当”作响的电车穿街过市,哪儿有刷着二尺红漆的白色电线杆,司机便要踩下一脚,停车上客。说不定在哪一站,穿着毛料制服的高级查票员也会夹在客流中上车检票,他们的袖口缀着显示身份的红线,一道两道或是三道。(《当代北京公共交通史话》 2008年)
虽然等车辛苦,电车很少如期而至,但哪怕是买“挂票”的乘客,因没挤上车而攀附在车门或车尾附近的乘客,吹着风,看着电车超越马车和人力车,也体会了“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好处,有轨电车确实应该算是北平公共交通之始。
1926年,《东方杂志》作过一次电车与人力车载客能力的对比,表格如下。
电车是快速的,即使是最年轻腿儿快的车夫也望尘莫及;电车是便宜的,1924年至1939年期间,电车的票价一直比较稳定,普遍低于人力车的车费,距离越远价格的优势也越明显。从正阳门乘人力车去中山公园,车费 30枚。(枚指铜元票,由河北银钱局及财政部农业银行所发行,仅在北平市内流通。)从北海后门乘电车去北新桥,车费18枚。再从鼓楼前搭人力车回正阳门或打磨厂,车费一角五分(《北平旅行指南》马芷庠 1935年);此外,北平电车都是进口的,是西方和工业化的象征。
本已生活困顿的人力车夫感受到了来自电车的压力,抑或是说,前者把他们的生存压力全部算账到电车头上。而且资料数据显示,电车对人力车的影响实际上并不长效。电车和人力车很快就明确了各自不同针对群体。电车车费便宜,但乘车拥挤、环境差,主要针对城市中下收入者。
对于19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中哪些人是人力车的经常乘坐对象,美国学者大卫·斯特朗(David Strand)的看法是,“人力车为那些其职业或闲暇生活需要经常在北京城往来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不太昂贵的交通方式,其中包括来谋求官位者,新闻记者、学生、政客、商人、游客和客居在外旅馆的外地人以及在内城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机构工作的人。”
1925年公用人力车的数量受到电车的冲击而降到18899辆。人力车不久又得到了复兴,到1929年时,北平的人力车数量已经突破4万辆。
电车自身的问题在开通两三年后开始暴露。电车公司进口的都是国外过时的车型,电器设备密封性能不好,遇到雨天,电机很可能因溅水而烧毁。北平的雨季因此也是有轨电车机车损患率最高的时段;钢轨施工的工程质量差,再加上疏于养护,损坏严重,每次经过受损路段电车便要强烈颠簸。
电车公司又拿不出足够的资金维修车辆。北平电车公司自开业以来,一直受当局管理混乱和战争的影响,业绩不佳。
自有轨电车在北京市区运营开始至北平解放前夕的20多年中,北洋 *** 、日伪 *** 和民国 *** 都有明文规定,军、警、宪及 *** 公职人员,都享有免票乘车或半价乘车的特权。有免票权的乘客经常带熟人蹭车。无免票权的乘客也声称自己有免票权。据统计,每日无票乘车者占乘客总数的60%,电车公司每年因此损失甚巨。
北平的交通状况一度相当混乱。1947年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281件,其中军车撞毁电车事故就占203件,占事故总数的73%。1947年1月内的27次军车电车事故中,18次是军车肇事,电车被撞。
1945年,电车的普通票价为10法币,每日载客一万人次,票款收入不足10万元,凭这样的收入,电车公司无力维修更新设备,甚至给职工开薪都十分困难。从1945年11月~1946年9月,这11个月中,普通票价由10元增加至200元。调价后电车的营业行驶才达到了收支相抵。
到1948年,北京的有轨电车网络只剩下个架子,每日运营车只有几辆,时开时停。1940年之后,真正导致人力车更新换代的是三轮脚踏车开始流行。
对交通工具的提问用:How+_______?How + 一般疑问句?
如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
加油!不明白再问!如果帮到你,请采纳,谢谢!
*******************************************************************
民国时期的北平城很落后。
一、一般市况与日常生活--北平市是个纯消费性的都市,除了一些小企业外,并无大规模的生产事业,更没有什么丰富资源可言。在抗战胜利时,原住人口约四百万,以后逐年增加,到了三十七年,从四面八方逃难来的日多,据非正式统计,大约总在五百万之谱,不过,这五百万人口,有围在城里的,也有陷于城郭之外的,其比例就假定为四与一吧?
据说,粮食倒可以维持几个月,成问题的却是蔬菜。平日全赖外埠及郊区供应,如今四城紧闭,来源中断,先头几天并不觉得怎样,其后就口感缺乏了。此刻是隆冬,蔬菜的消耗量不大,可是一点没有也不成。虽然业者可以把“窖藏”的拿出来卖,毕竟有限呵。(笔者附识:那个年代,北平没有大型冷藏设备,一到冬天,传统老法子,有些东西可以入窖。最普遍的是冰,叫冰窖;再就是菜,叫菜窖。所谓“窖”者,掘地数尺,搭上盖,把东西放在里面,空气不流通,可以持久不坏。类如白菜、萝卜等都可以。北平的街名,就有叫“冰窖胡同”的。)
后来发觉匪军(陈恭澍对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蔑称——白梅月下客注)只偶尔开炮扰乱人心,却不积极攻城,局势似乎稍为缓和了些。军事当局于是试行有选择的,在每天上午开放几个城门,准许市民出入。我们大队部在府学胡同,离着东直门、朝阳门都不远,也曾派七一鹭参谋等化装出城搜集情报,他们不仅带回一“排子车”(无动力,可拉可推的木板胶轮车)大白菜,还买了一头小绵羊。
北平市的电力,来自石景山发电厂。石景山已于十二月十七日被匪军(陈恭澍对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蔑称——白梅月下客注)占领,可是他们不破坏,市内照样不停电。这种异常的行为,显然的又是一样捏在手上的把柄,大可以用作统战工具。
水,倒不是大问题,因为市内到处是井,即便是自来水断了,井水也可以勉强供应饮用。就是在平时,全市总有三分之一的住户,还在用井水。
市内的电话照常打进打出,飞来飞去的电报是否如旧?没有注意,这在一般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则无关紧要。
北平市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通行市区内几条干道的有轨电车,从早到晚,相当方便。其次才是人力脚踏的三轮车,前几年满街跑的洋车(人力车)已经渐被淘汰了。至于出租汽车,虽然有,可是并不普遍,大街上拦不住,如有需要,打电话等上老半天才能来。此刻已经很少人叫出租汽车。……邮政局只收寄本市信件,广播电台有说有唱,仍竟日开播,学校正在放寒假,市政机关照常上下班。
二、金元券和通行货币——甫行改制不及半年的金元券,市面上不但不受欢迎,实际上已不通用。商人不敢说不要,都异口同声的婉称‘没有零钱找’。这正是政府当局的一大挫折,市面上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洋钱’了。北平人所谓的‘洋钱’,就是银元。也正是南方俗称的‘袁大头’……总之,北平人对于任何纸币都不信任,因为吃亏吃怕了,惟恐再上当,所以才特别喜欢硬币,围城期间,物价并没有大的波动,如日常生活中缺不了的“羊肉床子”、“猪肉杠”,有米有面的杂货铺,带卖青菜的油盐店等,虽然明晓得卖掉了就补不进,可是一概都不涨价。这也就是北平人的厚道处……
三、城内抢修飞机场——这是三十七年十二月下旬的事。北平原有“南苑”、“西苑”两处军用机场,因都在城外近郊,围城之初就失掉了。不得已,只有在城内找地方日夜赶工修建,事前并没有想到这一层。
修建工程,先是在东长安街(从东单牌楼到王府非大街南口)辟建了一处。此地原是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大操场,有时也作为球场。恰好是东单牌楼夜市,隔一条马路的正对面。
用“修筑”或“辟建”似乎都嫌夸张了些,实际上也不过是整整地、拆掉一些木栅栏而已。可是限于地形,既不算宽,也不够长,只能勉强起降小型飞机,类如C-47型运输机,就不行了。
于是又在“天坛”之内,赶修第二个……天坛机场曾空运一个团的兵力撤退到青岛,其后即被匪军炮火所控制,乃中止。至此,北平对外空中通路亦全部中断。
(1948年冬季的北平影像之三)
四、当铺开门营业——北平市没有公办的当铺,所有的当铺全是私营。
笔者对当铺,一向无好感,最大的理由是剥削穷人。每当店里的“朝奉”,高踞在上,用他们独有的腔调俯视站在柜台底下仰面典质的人问一声“当多少”时,颇有法官开庭问案子的架势,那高举一包衣物的人,真有如待决的囚犯一般。
当铺在兵临城下还在营业,并不是大发慈悲而嘉惠于升斗小民,是因为还有赎当的人,不得不开门。不过,营业的时间缩短了,一天只有上午九、十到下午两三点钟几个小时而已……
本文来自作者[丁兴敏]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bdianzi.net/gb/1334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丁兴敏”!
希望本篇文章《望山桥的望山桥的故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民国十八年,杭州西湖。梅若鸿和杜芊芊的第一次相遇,是在苏堤上面,那座名叫“望山桥”的桥上。事后,梅若鸿常想,就像白蛇传里许仙初见白素贞,相逢于“断桥”一样。这西湖的“望山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