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导语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好习惯应该要从小养培养,家长不仅要监督,还要以身作则,起到引导的作用,那么,一起来看看小学生卫生与健康小常识有哪些吧。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教育频道!
1.小学生健康教育内容有哪些
小学生健康常识:怎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日三餐要吃好,按时定量很必要,早餐吃得好,中餐要吃饱,晚餐精而少;不偏食,不挑食,合理安排很重要;一日三餐有规律,身体强健发育好。吃饭时要做到;细细嚼,慢慢咽,不说笑,不打闹。
小学生健康常识:换牙时应注意什么?
7岁时,乳牙逐渐脱落,恒牙陆续长出。恒牙是人生的永久牙,换牙时要做到不用刚长出的恒牙咬硬东西;不咬手指,不用舌头舔刚长出的恒牙;饭后漱口,早晚一定要刷牙。
小学生健康常识:怎样预防龋齿?
(1)不偏食,多吃豆类食品、鱼虾和蔬菜食物;
(2)讲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睡觉前不吃零食,不喝酸、甜的饮料;
(4)定期做口腔检杳,发现龋齿,及早治疗。
小学生健康常识:怎样预防蛔虫、蛲虫病?
小朋友,要牢记,不留指甲不玩泥;吃饭前,大便后,双手一定要洗净。个人卫生很重要,饮食卫生莫大意。喝开水,吃热菜,瓜果吃前要冲洗,沸水烫,或削皮,不能粗心和大意。
小学生健康常识:暴饮暴食的危害有哪些?
暴饮暴食会使胃肠等消化器官负担过重;受到损伤,减弱肠胃的消化功能,引起肠胃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小学生健康常识:看电视应注意哪些?
眼睛与电视有一定的距离,距离不小于电视机屏幕对角线长度约3—5倍。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在1小时左右,看电视时房间里留有一盏小灯,看完电视后用温水洗洗脸。
小学生健康常识:户外活动和课间操有什么好处?
呼吸室外新鲜空气,解除疲劳,使大脑得到二定的休息。
小学生健康常识:痰里含有很多细菌和病毒,能传播哪些疾病?
能传播脑膜炎、麻疹、感冒、肺结核等多种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有了痰吐在痰盂里或吐到废纸里裹起来,扔到垃圾箱里。
小学生健康常识:饮水要注意什么?
(1)、不能喝生水,要喝只能喝开水。
(2)、不用公共杯,茶杯自己来准备。
(3)、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就喝水。
2.小学生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内容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3)、勤剪指甲;
(4)、要注意读写卫生:眼离书本一尺远,身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5)、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不要在行走的车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用脏手揉眼睛;
(6)、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不吃没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7)、早晚洗脸,用流水洗脸,不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
(8)、早晚刷牙,食后漱口;
3.小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内容
1、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小学生经常会出现挑食现象,早、中、晚饭的营养要补充全面,学生才不会出现各种病症。
2、养成良好的坐姿,保护视力。坐姿端正就不会出现过多的近视儿童,也不会出现孩子驼背现象。
3、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小学生也需要刷牙,并且每天至少两次,这样小学生的牙齿就不会出现蛀牙现象。
4、讲究个人卫生。小学生经常生病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卫生问题。
5、时常运动。运动能够改变学生的气质和心情,在不断地锻炼中,小学生的防御能力,也在逐渐的增加。
6、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不吃没有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7、远离充电座,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边。
8、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9、家长要做好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引导,孩子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10、我们不仅要搞好家庭内部的卫生,而且要搞好环境卫生。
4.小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内容
健康知识:
1、读写时眼离书本的距离应该一尺。
2、要保护好牙齿一定要做到早晚刷牙。
3、看电视时座位与电视机至少保持二米。
4、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饮食注意:
1、注意营养平衡。小学生在日常饮食中要吃各种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奶等,不要偏食。
2、多吃豆制品。豆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既便宜,又容易消化。
3、讲究食品加工方法。加工食品时掌握好火候和方法,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4、变换食品花色品种,增加孩子食欲。
5、愉快进食。进餐时做到思想集中,精神愉快,愉快进食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6、细嚼慢咽。吃饭时不要太快,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更应该把食物嚼得细些,因为多嚼有益于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和保护肠胃。
7、不过量饮食。吃得过多会伤胃,同时降低了消化率。
8、不乱吃加药食品。如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等加药食品要认真考虑是否真的需要。否则等于无病吃药,对身体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9、不吃补品。传统的补品虽然对老人和体虚者有益,但对学生却利少弊多,以不吃为好。
10、少吃糖。因为每天的饭菜中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化为糖,因此对孩子零食中的汽水、巧克力、甜点心、奶糖等应加以适量控制,不可过多。
11、早餐要吃好。因为早餐所吸取的营养应占全天吸取营养的30%左右。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消化需求,因此,早餐应有足够的营养,可在蛋、奶、肉松、咸蛋、芝麻酱、蜂蜜之类的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中作些选择。
12、定时定量。这样可使大脑皮层里的食物中枢形成功力定型,使消化吸收系统成为有规律的活动,促进消化吸收率的提高。
5.小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内容
“四勤”:是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打扫卫生。
“五好”:是心态调整好、生活安排好、饮食调节好、衣服穿得好、健康关注好。
心态调整好:就是要保持心情愉快。这样,不仅人感到舒服,还会增强抵抗疾病的免疫力。要注意讲科学,不迷信,用科学指导生活。
生活安排好:每天都应当为学习、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等活动安排一定的时间。并且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饮食调节好:就是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尽可能每天都吃一点蔬菜、瓜果和豆制品。衣服穿得好:就是要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积极预防感冒。
健康关注好:就是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如果发热、拉肚子要及时请医生诊治。千万不要乱吃药。
6.小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内容
一、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二、学生应注意哪些饮食卫生习惯?
1、白开水是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
7、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
8、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三、学生吃甜食多多益善吗?
饮品中富含糖分,孩子多吃后易患皮肤炎症和多种疾病。过多摄取糖分,还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从而打破血液正常的酸碱平衡,使孩子变成酸性体质的人。
有医学资料表明,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这无疑使孩子成了疾病“温韩国瘦身一号床”。除了上述影响,许多饮料中还缺乏孩子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与脂肪,喝得过多,将影响孩子吃正餐,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喝饮料每天不超过100毫升。
7.小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内容
1、小学生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3)、勤剪指甲;
(4)、要注意读写卫生:眼离书本一尺远,身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5)、随时随地勤洗手;
(6)、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不要在行走的车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用脏手揉眼睛;
(7)、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不吃没有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8)、早晚洗脸,用流水洗脸,不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
(9)、早晚刷牙,食后漱口;
(10)、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充沛的精力。
2、用眼卫生
如果视力受到损害,近者会给学习带来困难,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记忆程度,影响观察力的提高,使智力发展受到限制;远则会给将来的工作造成困难,使之不能从事某些专业工作,限制才能的发挥。因此,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看书,不要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看书,看书写字时眼睛和书本要有30厘米的距离,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3、怎样保护牙齿?
(1)吃东西后漱口
(2)早晚刷牙(3)不咬过硬东西(4)不吃过冷过热的东西(5)睡前不吃东西(6)患牙病及时治疗
(7)每天应该刷两次牙,早晚各一次。
4、什么饭后不宜马上进行剧烈活动?
刚吃过饭,胃里充满了食物。剧烈运动后影响胃肠正常、消化,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时间久了还可引起消化不良和胃病。
5、为什么不能随意挖耳朵?
挖耳朵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易损伤外耳道,引起发炎或长疖子,还可能损伤耳膜,引起中耳炎,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耳聋。
6、什么情况下应洗手?
(1)饭前便后应洗手
(2)吃东西前应洗手
(3)劳动(干活)后应洗手
(4)玩游戏后应洗手
(5)触摸脏东西后应洗手
6)触摸传染病人的东西后应洗手
(7)到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
(8)拿碗筷前应洗手
7、怎样保持教室的清洁卫生?
(1)每天扫地,扫地前先洒水
(2)常擦桌椅和门窗
(3)不乱扔纸屑果皮
(4)不随地吐痰
(5)桌椅摆放整齐
(6)注意通风换气
8、维护公共卫生应做到哪些?
(1)清扫室内外环境
(2)不随吐痰
(3)不乱丢纸屑果皮
(4)不随地大小便
8.小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内容
一、吃好早餐。
一直就有"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说法,但由于早上时间最为紧张,有的孩子又懒床,就来不及吃早餐。这样,对大脑的损害非常大,因为不吃早餐造成人体血糖低下,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而上午又是功课最多的时候,大脑需要的能量得不到供应,长期下去,会影响功课和大脑的发育。早餐中鲜牛奶最为适宜,它不仅含有优质的蛋白质,而且还含有大脑发育所必需的卵磷脂。
二、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休息和调整的阶段,睡眠不仅能保持大脑皮层细胞免于衰竭,使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达到了新的平衡。良好的睡眠有增进记忆力的作用。青少年每天应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要注意睡觉时不要蒙头,因为蒙头睡觉时,随着棉被内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大脑供氧不足,长时间吸进污浊的空气,对大脑损伤极大。
三、饮水充足。
水是人体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发现,饮水不足是大脑衰老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青少年每天至少要饮用8杯水,以保证身体的需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锻炼不仅可以使骨骼、肌肉强壮发达,依能促进大脑和各内脏器官的发育。
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科普
答:
关于小学生健康小贴士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以此增强小朋友们的健康知识,为他们打造一个健康的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如:
1、不吃零食,尤其是坚决不吃三无产品。吃零食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2、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吃口香糖,不随地吐痰。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随着天气逐渐转热,教室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
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主动捡拾别人丢在地上的垃圾,养成“文明清洁”的良好习惯,共同创建一个美丽的校园。
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科普
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科普,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处于快速、协调发展的时期。低年级儿童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科普。
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科普1一、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 ,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二、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6种心理问题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科普2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情变坏与悲观解释有关,而心情变好与乐观解释有关。所谓悲观解释就是把坏事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因素;乐观解释则是把坏事归因于外部的、特殊的`和暂时的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科普3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本文来自作者[国子博]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bdianzi.net/gb/1252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国子博”!
希望本篇文章《小学生健康教育内容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教育# 导语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好习惯应该要从小养培养,家长不仅要监督,还要以身作则,起到引导的作用,那么,一起来看看小学生卫生与健康小常识有哪些吧。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