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一必修二所有要背的文言文重点语句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 氓》“总角”出处;“信誓旦旦”出处。)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采薇》句式对偶;以乐景写哀)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4、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5、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8、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9、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1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2. 急需高中全部语文背诵重点句子和古文翻译句子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过秦论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最后一段总论很爱考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段常考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我总结的就这些了,一般高考不会考平时模拟题那么偏
3. 求高中文言文和诗词常考的重点句段高中各册名句汇总 (第一册)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5.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1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1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1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17.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18.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1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2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2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序》) 2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去来兮辞》) 2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27.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解缙) 28.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神奇的极光》) 29.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无题》) 30.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31.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3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 宗十思疏》) 3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4.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6.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7.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8.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魏征《谏太宗十思 疏》) 39.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4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滕王阁序》) 4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王勃《滕王阁序》) 4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阁序》) 4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4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49.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5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师说》) 5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5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5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5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绵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杜牧《阿 房宫赋》) 5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57.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58.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
4. 急~~~~~~~一 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二 庄子《逍遥游》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4.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6.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7.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四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 赤壁赋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六《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七 离骚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7.“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八 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 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 九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 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十一 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十二 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三 念奴娇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十四 永遇乐(辛弃疾)千古江。
5. 谁知道高一语文必修一二的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翻译如果你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也没有害处.若:如果;行李:即行吏,出使的人.即行吏;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2.夫晋,何厌之有?翻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呢?厌:通“餍”,满足.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翻译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是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既:已经;封:疆界,这里作动词;阙:侵损、削减;焉:哪里.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翻译假如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秦穆公.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翻译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因:依靠,凭借;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荆轲刺秦王》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翻译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微:假如没有;谒:请.2.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翻译秦王一定很高兴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必:一定;说:同“悦”,喜欢,高兴.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翻译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翻译不久到了秦国,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读wèi,赠送.《鸿门宴》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翻译明天犒劳士兵,替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为:替.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翻译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善:交好.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翻译沛公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安康,又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婚姻:儿女亲家.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翻译我入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和百姓造册登记,封存官库,等待项将军的到来. 籍:登记,给……登记造册.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翻译我派遣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事故.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翻译现在有人有大功却去进攻他这是不合道义的.不如趁他来拜会好好款待他.因:趁机.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翻译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为:被.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翻译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辞别什么呢? 何辞为:宾语前置,为不翻译,正常语序是:辞何.9.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翻译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跑.道:取道;间:抄小路. 10.沛公安在?翻译沛公在哪里?安:哪里;整个句子是宾语前置句.必修二《兰亭集序》①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聚集在室内,畅谈怀抱;有的人喜欢寄情于喜好的事物,放纵自己,不拘形迹.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先前(原来)所感到欣慰的事,一下子就成了陈迹,而且还往往因此而生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完结!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现在才明白,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⑤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参加集会的人,录下他们的诗作,虽然时代不同,事情各异,但之所以兴叹抒怀的原因是相同的.后来读到这个集子的人,也会对其中的作品产生同样的感慨.《赤壁赋》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②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翻译(箫声)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翻译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文言文
众所周知的荆轲刺秦的江湖侠骨故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名句。荆轲,一个刺客。烛之武退秦师,这种职业始终是不适合他的。所以怎么看来,荆轲刺秦是注定的,而退秦是不行的。
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蚁多咬死大象的故事,难道一个优秀的刺客会不懂。但是他为报答燕太子的恩情,不得不明知便有虎偏向虎山行。那退秦的说法,则因为燕太子是要求荆轲刺杀,所以就显得是无稽之谈。再说,一个刺客,难道会被要求的口才很好?反而为他拖后腿。在这点看来,荆轲是不能选择的,这是职业,燕太子的请求所注定的。退秦只不过是个笑话。
即使荆轲能选择,但始终看来还是刺杀较为实际。其实刺杀并不一定全然是失败。总结一下他人分析荆轲失败的原因:
潇水的《骇版战国》,对荆轲分析的极为准确到位。
1-荆轲是个“刺客”,不是“杀手”,这一点很重要。刺客的身份是“客”,比较高贵一点,属于士大夫阶层的一种,有政治立场和抱负,有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刺客则只是杀人工具,冷血的执行者,隐姓埋名不见天日。作为刺客,他负责整个刺杀活动的策划,包括准备、执行和善后。荆轲刺秦王之前准备了好几年,等待各种机会,包括樊于期的人头、助手的挑选、匕首的淬毒等。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智商、大局观和决策能力。
2-荆轲的准备中差了一个环节,就是行刺助手。他迟迟不肯行动,就是在等待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个很好的搭档,是行刺的执行者。可惜不知什么缘故,在约定时间这个朋友迟迟没有赶到,而这时燕子丹已经迫不及待了。郁闷的荆轲只好勉强选择了一个杀手作为替代。这个杀手就是著名的秦舞阳。秦舞阳名声很亮,少年成名,其实就是个愣头青“马加爵”,武功高超但心理素质极差,做打手绰绰有余但并不适合做杀手。这是燕子丹推荐的人选,荆轲只能接受。但这就埋下了祸根。
3-行刺的时候,秦舞阳关键时刻掉链子,被秦王的威严和皇宫的气派吓得脸色惨白,差点尿裤子,被起了疑心的秦王喝退,只许荆轲上殿献图。这个时候,秦舞阳毫无用处了,行刺的执行任务落在了荆轲身上。
4-按照潇水的分析,荆轲武功确实很烂,拿着淬毒的匕首居然没有碰到秦王一根毫毛。匕首见血封喉,只需划破秦王一点皮肤就OK了!最后把匕首当飞刀,更是离谱,被秦王轻松躲过。等秦王在大臣的提示下拔出剑来,立刻反攻,将荆轲乱剑砍死。刺杀失败。
5-刺杀失败的原因似乎是荆轲学武不精,这么好的机会竟然没有抓住。但不可否认,他的整个行刺计划的策划和准备是非常成功的,在他的计划中行刺的执行者本来就不是自己(他应该对自己的武功有自知之明),而是那个未露面的朋友。秦舞阳的仓促上阵替代成了直接导致失败的败笔。在秦舞阳被吓得尿裤子的那一刻,荆轲不得不临时接过动手的任务,已经注定失败。
所以荆轲刺秦未必会失败。而退秦的说法则需要他的口才。口才,荆轲又没经过训练,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如果一件有把握的事和一件没把握的事进行选择,荆轲会选退秦吗?
结合荆轲自身,刺秦始中才是王道。不管外界怎样,刺秦是荆轲的唯一选择。兄弟将就一下,只能这样写老,只有帮你这么多老。
春秋中的哲理经典名句
1. 高一下学期语文古文重点句是哪些
《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兵而谁何?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洁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鸿门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归去来兮辞》、《兰亭集序》和《师说》整篇都很重要《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建议你把不太长的课文都背过,那些都很重要,高考不知道出什么呢。
我老师曾说过:名篇就这几篇高考都考了这么几十年了,也基本上把那些句子考遍了,我们也抓不住什么重点句子了,其实都挺重要的,为防万一,就都背过,他再怎么出题也难不倒你,有时间多背一些没坏处。我去年高考的,可以说不用再考那些名篇名句了,但我有时还是想看以下那些课文,读一读那些句子,感觉挺不错的。
2. 高一下学期语文必背的文言文名句其中过秦论(后三段),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师说,阿房宫赋是课本要求的必备篇目,以下网站作个参考:
/staticpages/study/question/question_1991231
鸿门宴、种树郭橐驼传个人认为考的可能性很小,
谏太宗十思疏
善始得实繁,克终者盖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3. 高一下学期语文古文《过秦论》: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兵而谁何?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洁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4.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有哪些《必修一》
《兰亭集序》 《赤壁赋》 《山中与斐秀才迪书》 《游褒禅山记》
必修二
《诗经》 《离骚》 《孔雀东南飞》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召公谏厉王弭谤》
必修三
《蜀道难〉 〈琵琶行〉 〈李商隐诗两首〉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传〉 〈苏武传〉 〈张横传〉 〈李贺小传〉
就这些了,我可是第一个回答你的人啊,好好学吧。
5. 高一下学期要背的文言文有哪些朋友,这是我们这边的,不知道跟你们的是否一样哦。
参考一下。
必修三《五人墓碑记》第5、6段《离骚(节选)》全文(帝高阳~~来吾道夫先路)《谏太宗十思疏》全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最后一段(廉颇曰:“我为赵将~~~为刎颈之交)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寡人之于国也》全文《蜀道难》李白 全文《登高》杜甫 全文《琵琶行》白居易 (浔阳江头~~~青衫湿)《锦瑟》李商隐 全文《虞美人》李煜 全文《蝶恋花》晏殊 全文《雨霖铃》柳永 全文《声声慢》李清照 全文温馨提示:如果你要提前背的话 要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以免错误先入为主 以后难以改正另外《 季氏将伐颛臾》在高二的论语选读中也要求背诵 但范围有所缩小高一下学期没有现代文背诵要求以上绝对真实可信 我是温八中高二的。
6. 求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中得古文易考句子快期末考试了以前背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既然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第五课 荆轲刺秦王1.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2.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zhèn) 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6.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第六课 鸿门宴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常以身翼蔽沛公.6、四人持剑盾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必修二第八课 兰亭集序1.\x09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第九课《赤壁赋》〉重点句翻译: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3.\x09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6、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8、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9.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0.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一、不义而强,其毙必速。《春秋·昭公元年》
采取一些不合乎道义的事情,而使得国家强盛,它的灭亡也一定是十分迅速的。
二、多行无礼,必自及也。《春秋·襄公四年》
如果一些不符合礼仪的事情做多了,一定会使其自身遭受灾祸。
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写出文章的言语如果没有文采,这样文章就很难能够流传下去。
四、川泽纳污,山薮藏疾。《春秋·宣公十五年》
大海江河能够接纳污秽,大山深林之中也会隐藏着一些毒虫猛兽。
五、举棋不定,不胜其耦。《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耦是指下棋的对手。如果下棋的时候,拿着棋子犹豫不决,这样便无法战胜对手。
六、因人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春秋·烛之武退秦师》
凭借着别人的力量而使得自己得到了好处,反过来损害了别人,这便是不仁。失去了自己的结盟伙伴,这是不明智的。两个国家由和睦的关系,变成敌对关系,这并不是真正的威武。
七、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春秋·僖公二十二年》
所节之句,是作者对春秋时期宋楚两国间一场战争的评说。意谓说话不真实,怎么能叫做“话”。
八、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春秋·宣公十六年》。
民众都心存侥幸的心理,这边是国家的不幸。
九、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春秋·成公二年》
礼仪的作用是为了能够实行道义,而道义的作用是为了能够取得利益,利益是用来使得人民安定,这边是为政的大事情。
十、圣人与众同欲,是以济事。《春秋·成公六年》
济是指对事情有益,促成。圣人和人们都有着共同的愿望,那便是将事情做好。
本文来自作者[盼巧]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bdianzi.net/gb/1093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盼巧”!
希望本篇文章《高二文言文重点句子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 高一必修二所有要背的文言文重点语句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 氓》“总角”出处;“信誓旦旦”出处。)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