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属于3次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包括自己观点在内的资料,如专题综述、评述、年度总结、进程报告、百科全书等。
三次文献是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文献,属于这类文献的有综述、述评、进展、动态等,在文献调研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类文献,在短时间内了解所研究课题的研究历史、发展动态、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课题的技术背景。
早期全书的介绍:
狄德罗等人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型的作品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但直到16世纪的西方,才开始出现“百科全书”这个名词。最早将“百科全书”用于书名的,是德国人斯卡利斯(Paul Scalich)。
古代的许多作家(像亚里士多德等)都曾经试图全面地记录人类的所有知识。但是,约翰·哈里斯才认为是第一个创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最早时却十分朴素:从1768年到1771年只出版了三卷。最著名的早期百科全书要数法国的《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由达兰贝尔和狄德罗编写,并于1772年完成,共28卷,71,818条条目,2,885张插图。
百科全书是概要记录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
百科全书在规模和内容上均超过其他类型的工具书。
百科全书的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扩展资料
中国编撰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不同于现代西方的百科全书,类书基本上是重要文献的选辑,分类编排,主要是供仕途举子采缀参考而编,有的还带有某些辞书成分。中国第一部著名的类书是西元220年由魏文帝主持编撰的《皇览》,现已散失。
后来编撰的著名类书还有杜公瞻编的《编珠》,欧阳询编撰的《艺文类聚》100卷,虞世南所编《北堂书钞》,徐坚等人编的《初学记》。
宋朝李昉奉宋太宗命组织编修《太平御览》,后来经重修曾改用活字版印刷。《册府元龟》(1013)著重历史和传记内容,篇幅之大几与《太平御览》相当。
本文来自作者[书蕾]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bdianzi.net/gb/363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书蕾”!
希望本篇文章《百科全书属于几次文献》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百科全书属于3次文献。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