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的观点!
普遍做爸妈的都有以下三点疑问,
1.未满月的宝宝经常抱好不好?
大家切记,新生儿的睡眠时间一天大概20小时左右,两个月后睡眠时间会减少2-4 个小时,所以百天内的宝宝基本时间都是在睡觉中度过的。
那这种情况,能不能总是抱呢?
新生儿百天内脖子还未有自己的支撑力量,所以如果没有抱好。有可能会影响骨骼发育。因此,应该尽量让月子期内的婴幼儿多平躺,毕竟还处于长身体阶段。如果避免不了要抱,一定要用手臂支撑小家伙的脑袋,尽量拖住他们的脖颈。
2.新生儿被抱的因素和注意事项!
大家应该听说过竖抱的危险,小家伙的骨架还为发育完全,不能支撑起身体和头部,但是有些老一辈的人不知道这一点,有时候不仅竖抱还会摇晃宝宝,这个对小家伙发育影响很大,三个月内的婴儿都要以横抱为主!因此,还是让孩子好好躺着睡觉。
3.为什么孩子后面不抱就哭?
因为宝宝处于哄抱的状态下更有安全感,小家伙刚离开母体,缺乏安全感,躺在温暖的怀抱容易让小家伙安静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小家伙们在怀里明明很安静,但是躺下来就哭闹的原因。
月子期间要用柔软舒适的布料包裹宝宝,这样也能让宝宝更加有安全感!
这是我的观点!觉得还行就给个赞
前两天一篇文章里我讲过我的一个闺蜜,家里有了一个几个月大的宝宝,因为要孩子要的比较晚,所以对孩子简直是视若珍宝。从她给我发来的视频里也可以看出,只要孩子稍微有一点哼唧,她就马上冲过去抱起来。
还有她的公公婆婆也在,所以公公婆婆也特别宠这个大孙子,这样孩子就变成了必须抱着睡,不然就根本不睡的习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朋友说感觉越来越累。
实际上,新生儿宝宝,最好是该抱时抱,该躺时就让孩子躺着,如果家里有公婆帮忙,在孩子出生时,也不要因为喜爱就总抱着,因为最终累的主要还是妈妈。
在孩子出生后:
新生儿宝宝除了吃奶之后,基本上都是在睡觉,大概会在18-20小时左右;
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就没有抱的必要,孩子有时候哼唧时也不要马上过去,可以先观察一下,如果孩子能自己继续接觉,就不用管;如果哭闹得厉害,就过去拍一拍,安抚一下。
当宝宝长到4周左右时:
宝宝这时候白天清醒的时间已经长一些,可以和照顾他的人互动对视的时候,如果有想让你抱的欲望时,妈妈可以抱一抱他,在宝宝清醒心情好的时候四处走一走,对他温柔的说说话,让他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
有研究表明,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照顾者把他抱起来安抚他,宝宝会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会减少压力和焦虑。而孩子在出生后第一年里,从照顾者那里获得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种信任,当宝宝饿了,渴了,冷了等不舒服的时候,照顾者都能第一时间给他温暖。宝宝就会天然对照顾者形成安全感和依恋的感情,这在孩子的成长也是很关键的时期。
而且妈妈在给孩子换尿布或者是哺乳的时候,都可以一边跟宝宝唠叨唠叨。这样不仅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大脑发展,同时对亲子关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因此:在对于孩子该抱还是不该抱的问题上,宝妈最好不要持非左即右的态度:该躺着时不要因为刚出生过于喜爱就总抱着,也不要如国外那个约翰华生所说的哭泣免疫训练法,孩子怎么哭都不管他,最后孩子从期待到失望到绝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 健康 。
妈妈该怎样正确的抱宝宝?
因为新生儿的身体很柔软,在抱的时候要保护好孩子的脖子和腰。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一只手去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和头,另一只手托住屁股和腰。
在宝宝三个月以内,主要以横着抱为主。因为宝宝的颈部背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好,横着抱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宝宝背部和颈部的压力。
有两种抱法可参考:
1.腕托法,也就是横抱: 大人用一只手和手臂托着宝宝的臀部和背部,另一只手和手臂托着宝宝的头。
2.手托法,也就是竖抱: 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和头,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和腰部。在宝宝还不能长时间竖抱期间,只要把宝宝抱起来拍拍嗝即可,不要长时间竖抱,避免伤害到宝宝的颈椎。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 旅游 ,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
新生儿能不能多抱抱?首先要了解新生儿需不需要经常抱?其实大多数家长都很喜欢抱孩子,因为刚出生的宝宝可爱呀,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更像是珍宝一样,抱在怀里让心都融化了,所以往往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需要被抱,而是家长自己想抱。
那么孩子一般什么场景需要被抱呢?
新生儿对于外界是比较陌生的,远不如妈妈肚子里面这么温暖舒适,所以新生儿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总是在不断的寻找安全感,比如熟悉的气息、温馨的房间、父母的怀抱......
当宝宝缺少安全感的时候,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哭,然后就是四处张望,紧张、害怕、不踏实等等情绪涌上来,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拥抱。
为了让宝宝呼吸到更多新鲜空气,让宝宝呼吸到新鲜空气,除了使用可以躺着的婴儿车,最常见的就是用包被包裹住宝宝然后抱出去。
宝宝新生儿期,妈妈也正在坐月子,所以大部分时候母乳喂养以侧躺喂养的姿势较为合理,注意喂养过程中,不要堵住宝宝的鼻子。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就需要抱着来喂奶了。
其实这个阶段的宝宝,非常容易睡着,大部分时间喝奶后就会睡着了,所以很少会需要抱着睡,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宝宝睡觉较为困难地情况。
一般来讲,宝宝哭闹的时候,建议父母在解决完宝宝的需求后,给一点时间抱抱宝宝,安抚宝宝的心理,让宝宝快速忘记先前的不快。
除了以上5种必须要抱宝宝的情形外,大部分时间是可以让宝宝在床上或者其它柔软的垫子上自由发挥,毕竟经常抱着宝宝,也不利益宝宝的快速成长。
新生儿每天需要抱多久?
一般新生儿每天有18-20个小时都在睡觉,,吃奶的时间合计2-2.5个小时,所以我们能抱孩子的时间其实是很有限的,一般每天抱1.5-2个小时就足够了。
抱孩子有讲究,以下这些禁忌不要犯:
1、 新生儿时期尽量不要竖抱 ,因为宝宝的脊椎发育尚不完全,但是有时候给宝宝喂奶后需要竖抱拍嗝,大人的身体就需要稍稍往后倾,尽量让宝宝趴在妈妈身上。
2、 抱孩子的时候不要用力摇晃 ,因为宝宝的脑组织发育不成熟,过度摇晃容易让宝宝产生脑震荡。
3、 不建议久抱孩子 ,因为抱宝宝的时候,宝宝的脊椎是呈曲线状的,久抱的话就对宝宝的骨骼生长不利, 建议每次抱孩子不超过20分钟。
4、 不要把宝宝夹在腋窝下抱 ,这样容易损伤宝宝的颈部肌肉、骨骼和关键。
正确抱宝宝的姿势有哪些?
1、横抱:一边手臂弯曲,将宝宝的头部轻轻放在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腕部和手护背和腰部,另外一边手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
2、竖抱:宝宝上半身趴在父母的肩膀上,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小屁股和腰,另外一只手保护宝宝的颈部。
我家宝宝现在11个月了,从出生起就经常抱着他,以至于到现在还不会爬,每次去医院体检都是大动作发育迟缓,超重,真心后悔之前抱他太多了。不管是新生儿还是大月龄宝宝都不能多抱。原因如下: 三个月的宝宝脊柱是直的,不像成人一样有弯曲度,如果一直抱着,会让宝宝脊柱处于弯曲状态,影响脊柱正常生长,甚至造成驼背; 三个月内的小宝宝,每天除了吃就是睡,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如果一直抱着宝宝,会让宝宝睡不踏实,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影响是生长发育; 一直抱着宝宝,还会让宝宝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醒着的时候一旦没人抱,就会哭闹不止,进而养成暴躁、任性的性格,不利于宝宝心理 健康 发育。 这一阶段的宝宝,在睡醒的时候家长可以抱一会儿、逗逗宝宝,可以增加宝宝安全感,刺激他的语言发育。但时间不宜过久,并且三个月内的宝宝不能竖抱,因为小宝宝头比较重,竖抱会增加脊柱的压力,应选择横抱。三个月的宝宝脊柱弯曲度开始形成,可以竖抱了,但仍不能经常抱。因为宝宝的大动作发育需要一定的锻炼,长期抱着宝宝,让他缺乏锻炼的机会,容易造成大动作发育迟缓,达不到三翻、六坐、九爬,继而影响到大脑的发育。 经常抱着宝宝,宝宝活动量少,还易造成肥胖,不利于身体 健康 。 所以在宝宝睡醒后抱一抱他就好了,家长可别舍不得撒手,多放手让宝宝爬一爬、动一动,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
我家孩子我很少抱他 就是靠在他旁边 抱多了大人累 而且不抱会哭 所以还是考虑尽量少抱吧 不过每个宝宝都是家里的小天使!家人肯定爱不释手啊 自己把握分寸哟
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宝宝来说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宝宝平时喜欢睡觉的原因,而且正常睡眠时间会达到20个小时左右。可以说宝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睡觉,睡眠的过程中会让体内的生长激素快速分泌,特别是骨骼的生长。
自从家里有了宝宝之后,父母总是喜欢抱着宝宝,如果父母知道抱着宝宝有这三个危害,肯定不会选择这样做。建议父母可以多了解一下 育儿 知识以及照顾宝宝时的注意事项,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影响到宝宝的成长。
一、会影响宝宝的睡眠时间
新生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都保持在20个小时,如果父母经常抱着宝宝很容易会影响到宝宝的睡眠时间,而且还会让宝宝对父母的怀抱产生依赖,一旦有这个习惯以后想要改正就很困难了。最重要的是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二、宝宝的脊柱没有发育成熟
因为宝宝的脊柱还没有发育成熟,经常抱着宝宝会给脊柱带来压力还会影响到脊柱的正常发育。所以让宝宝平躺在床上可以让头部和脊柱保持一条水平线,不但有助于脊柱的发育还能促进宝宝的骨骼发育。
三、对宝宝的大脑有影响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宝宝平躺在床上的时候会喜欢做一些小工作,例如举起自己的小胳膊,蹬蹬自己的小腿等。可见宝宝的运动发育是通过自己的大脑支配给身体的,如果父母经常抱着宝宝就会影响到宝宝大脑的思考。
医生建议1岁以下的宝宝尽量以平躺为主,0至3个月的宝宝以横抱为主,这样就可以减轻对脊柱的伤害。抱着3至6个月的宝宝可以用手托住颈部,屁股和腰部。值得父母注意的是抱着宝宝时尽量不要剧烈摇晃,有时候会想让宝宝睡觉或者是哄宝宝开心故意做出这样的动作,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并没有好处,甚至还会造成脑瘫。
可见带孩子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功课就不要随着自己的性子来,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小生命,作为父母的我们有责任保护孩子的安全。
这是我的理解,谢谢大家
关于抱不抱,我觉得就几个原则。
1.能不抱就不抱,比如睡着了,比如没有哭闹。
2.需要抱一定要抱,比如大哭大闹,小孩子是需要安抚的,不要信别人一般抱了就放不下的劝谏。
3.哭闹多找原因,慢慢改掉一哭就抱的习惯。一般哭都是有原因的。
4.多拥抱可以建立亲密关系。
5.多用心,找到属于自己的孩子的方法,而不是都听别人的。
我觉得抱要看情况,没什么事确实不要抱。会有依赖的。有请月嫂估计就清楚,月嫂基本不抱,宝宝乖乖的,好好的。
关于新生儿该不该抱,该如何抱,争议很多。
月子里最大的问题就是,长辈见到宝宝会爱不释手总是抱,宝宝只要哭一声就立马抱起来,一抱起就完全放不下,宝宝明明要睡觉了还是要不停的的逗他。
这样是真的不行,宝宝也很聪明的,一旦抱习惯了就放不下了,以后就要一直抱,后来叫我老公跟他们好好沟通。
个人建议呢,三个月内的宝宝大人真的不要过多的抱,为了宝宝更好的成长,都要控制一下自己的喜爱之情。新生儿需要安全感,不是不能抱,但要讲究方法,避免抱睡,尽量在床上拍睡,宝宝睡着会时不时惊醒或者哼哼唧唧,这都是正常的,不用立马就抱起,如果宝宝真的有需求哭的时候再抱也来的及。
我的外甥刚满6个月,是一个吃饱就睡、睡醒再吃、不哭不闹的“暖宝宝”。当然,即使这么好带的宝宝依然时不时地让新晋宝妈宝爸身份的姐姐、姐夫感到手足无措。比如哭的时候到底该不该抱孩子呢?听说哭是在练习肺活量,那就让他哭一会吧,但是,又听说哭多了孩子又会缺乏安全感,影响以后的心理发育。到底该怎么办?再比如,4个月开始,娃娃开始吃手指,时不时地吮吸手指并且感觉非常享受,但是这个行为太不卫生了,我要不要阻止他呢?还比如,现在奶粉的配方越来越接近母乳了,既要兼顾家庭又要兼顾工作的宝妈又忙不过来,母乳喂养真的有必要吗?
我的微信里几乎每天都会接收到来自姐姐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新晋宝妈们别着急,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处于0-1岁婴儿期的宝宝到底该怎么养!
我们总觉得婴儿期的宝宝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吃喝拉撒睡,好像什么也不懂,只是在被动接受,其实不然。作为万物生灵中的一员,为了能够顺利长大,婴儿还是有很多天生自带的能力,比如吮吸母乳、不舒服会哭闹等等,不仅有这些“求生本能”,他的心理发育也十分复杂呢。
婴儿期是人生的开端,而且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对人生的意义都非常重大。这一时期的孩子该如何养育呢?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科医生和家庭治疗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林红老师所著的《父母与子女的心理辅导:呵护孩子心灵成长》对婴儿期孩子的养育做出了讨论。
1.怕伤到孩子,给孩子戴上手套
刚出生的孩子皮肤比较嫩,宝宝的指甲比较薄又比较锋利,一不小心就会抓破自己的皮肤。大人害怕宝宝伤害到自己,就给宝宝戴上了手套,其实戴手套的行为反而是限制了宝宝的认知发展。刚降临的宝宝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活动方便的手则成为了宝宝 探索 世界的途径,对于宝宝来说只有触摸到、品尝到、看到才会认为这个事物真实存在,才会对这个事物建立直观的认识。
2.孩子哭就抱孩子,容易把孩子抱淘气。
我外甥出生以后颇得大家宠爱,但在哭的时候有经验的长辈们显得有些“狠心”。当排除孩子因饿肚子或者排泄的原因不舒服而哭闹之后,有些长辈会说:“哭一哭吧,练肺活量呢。而且你也不能总抱,这会给抱淘气了,以后就放不下了。”我姐犹犹豫豫时,我对这种说法表示嗤之以鼻。
婴儿完全依赖养育者,并与养育者存在共生关系,安全感的产生和维系全部依赖养育者。除了吃饱穿暖之外,宝宝是否待得舒服也是对这个世界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的关键。婴儿喜欢与养育者亲近,喜欢被养育者抱、轻抚按摩或其他互动。充分的抱、抚会让婴儿感到满足,由此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安全的认知,使得孩子更加愿意 探索 世界,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自己没时间照顾,便由姥姥、奶奶轮流养
我的另一个外甥女目前7个月大,自从妈妈上班后就由姥姥和奶奶轮流照顾。奶奶照顾一个月后回自己家休息,接着再由姥姥接手照顾,姥姥照顾一个月后继续由奶奶来照顾。虽然这种方法是无奈之举,但不得不说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确实非常不利。从婴儿的角度来讲,不停地变换养育人使他需要不停地适应不同的照顾方式,也无法建立稳定的依赖关系,可能会表现出不安、焦躁,对离别十分敏感等情况。
4.婴儿很乖,养育者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自己玩
有些宝宝从出生开始就特别乖,睡醒就自己玩,吃饱了又很快睡着,即使醒了没有大人陪着也能自己玩,这种宝宝简直就是天使。但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宝宝存在感比较低,与爱哭闹的宝宝相比,与大人互动的机会明显减少。正如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宝宝需要与养育者充分地互动来建立安全感,宝宝通过这些互动与养育者产生黏密关系,这种黏密关系对宝宝未来的人际关系及婚姻中的亲密关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即使宝宝非常乖,养育者也要主动地与宝宝进行互动。
1.孩子总是哭闹,除了不舒服,很可能是天生的
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决定了对外在刺激的反应,心理学将其叫作气质。从婴儿是否容易教养的角度去区分宝宝可以分为易养型、启动缓慢型及难养型。易养型是指宝宝情绪好,生活也比较有规律,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玩就玩,不轻易哭,哭了也非常好哄,简直就是天使;启动缓慢型是指对外界刺激并不十分强烈,虽然不够活泼也不怎么爱接触新鲜事物,但反复接触以后倒也能适应,会哭闹但是也好哄,有要求也比较容易满足,生活中这种婴儿比较常见;还有一种是难养型,我们俗称“磨娘精”,从名字就能感受到这种类型宝宝的难带。这类宝宝无论是否吃饱睡好,只要想哭闹随时都会哭闹,而且不容易哄好。导致父母带孩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孩子得不到耐心的照料,脾气就会更坏,更大声地哭闹,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三种类型的宝宝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天生就决定的,是夫妻两人共同创造出来的,无论怎样都不能怪到宝宝身上,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无条件接纳,然后给宝宝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爱心,给予宝宝无微不至的关爱,使宝宝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和这个世界的满满爱意。如果宝宝是难养型,宝爸宝妈更应该同心协力照顾孩子,相互鼓励宽慰,相信随着爱的灌溉,宝宝的情绪会慢慢得到舒解。
2.第一个敏感期:口唇期
四五个月开始,宝宝手的灵活度已经足以支撑他找到自己的嘴巴。他开始不断地将自己能够抓到的一切东西放进自己的嘴里,而吃起来最便捷的就是自己的手指。在我的家乡把四五个月宝宝的手指叫作“四两蜜”,因为这般大的孩子尤其爱吃自己的手指。我的外甥刚好满五个月,现在就连睡觉都要把手指放在嘴里。面对这一场景,通常宝妈的表现是将孩子的手拿出来,因为害怕卫生问题而阻止这一行为。有一个朋友告诫姐姐,现在不阻止将来会一直吃,她家孩子已经上小学2年纪了,还会吃手。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宝宝出生不久就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敏感期,即口唇期。由于这一时期宝宝的身体各处都不能灵活地活动,看不清也动不了,认识世界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尝一尝,所以见到东西就会抓起来放进嘴里,感受外界事物不同的口感、不同的味道、不同的硬度等,如果口唇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未来孩子有自主能力时会进行弥补,如那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还在吃手指,可能就是因为口唇期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3.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这些年来一直倡导的主流声音,由台湾医学团队出版的《华人 育儿 百科》就专门对母乳喂养的生理优势做出了阐述,这里暂且不表。我们主要说一说母乳喂养的心理优势。林红老师在《呵护孩子心灵成长》一书中将母乳喂养看作一场母子间的交流与享受。
造物者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创造了很多美妙的安排。婴儿出生头几周只能看清20厘米左右的东西,近了看不见远了也看不见,而这个距离恰好是哺乳时婴儿眼睛与妈妈面容的距离。这个机会让婴儿将母亲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同时,在哺乳时,婴儿小嘴吮吸着妈妈的乳头,小手抚摸着妈妈,妈妈还不时地与宝宝有眼神的交流、语言的交流,由此散发出来的母爱让宝宝倍感舒适,这些情况都对宝宝与妈妈建立良好的依赖关系有帮助。
建议广大新晋宝妈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同时在哺乳时尽量与宝宝多互动,抓一抓他的小手、摸一摸他的头,多与他微笑、多说一说话,避免边哺乳便看电视或与其他人说话,以免让宝宝感到被冷落。
4.接纳宝宝的一切
正如前面所说的,宝宝天生就携带着不同的脾气秉性,面对不同类型的宝宝我们父母要迅速进入到父母的角色中,拿出最大的宽容和耐心接纳自己的孩子。只有接纳才会有良好的心态去照顾孩子。然后新晋父母们要多去学习照顾宝宝的方法,多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多听一些比较权威的课程,用不同的方法照顾不同的宝宝。
林红老师的《父母与子女的心理辅导:呵护孩子心灵成长》是一本阐述各年龄段孩子心理发育情况、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的书,对父母们提前了解孩子心理发展趋势预测可能面临的问题大有裨益。下一篇我们继续学习幼儿期孩子的养育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文来自作者[凝阳]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bdianzi.net/gb/227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凝阳”!
希望本篇文章《新生儿真的不能多抱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以下是我的观点! 普遍做爸妈的都有以下三点疑问, 1.未满月的宝宝经常抱好不好? 大家切记,新生儿的睡眠时间一天大概20小时左右,两个月后睡眠时间会减少2-4 个小时,所以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