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
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王淦昌:出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何泽慧:籍贯山西灵石,江苏苏州人。杰出的核物理学家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11、钱伟长: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现代史上伟大的科学家有哪些?他们的贡献是什么?
最伟大物理学家前二十名分别是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伽利略,狄拉克,玻尔,普朗克,费曼,法拉第,薛定谔,杨振宁,居里夫人,约翰·巴丁,约翰·贝尔,阿基米德,哥白尼,皮埃尔·居里,杰拉德特霍夫特,哈勃,开普勒。
1、牛顿(经典力学、光学):牛顿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
2、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奠基人):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3、麦克斯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统计力学):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
4、伽利略(运动学、天文学):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5、狄拉克:狄拉克(1902-1984)是英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02年8月8日出生在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在职业学校上中学时,他跳级读完中学,并在中学自学了相当高深的数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牛顿、百度百科—狄拉克
钱学森(1911.12.11~今)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 *** ,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今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前身的一部分),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
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火箭研究。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一位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 *** 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在1959年,加入中国 *** 。
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
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
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12 19:47 张柏楠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未来的空间站的设计总管,由一位新人接任。
这个位置上,曾经是一位1957年就从事航天事业的“老航天”、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专家、中国航天界的功勋乃至元老级人物——戚发轫。
今年72岁的戚发轫在神舟五号成功后把重任交给了这位40岁出头的年轻 人,顿时,他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他就是张柏楠。
51岁的刘春旺为航天人开了20多年的车,他说:“刚上任那会儿,一屋子的老专家等他讲情况,张总踏踏实实地一坐,不紧不慢一讲就是半天,满屋子的人都不住点头……”刘师傅的话在戚发轫那里得到了验证,在“老航天”内部的小圈子里,戚发轫一直为他能选出优秀的接班人而自豪,他评价张柏楠时微笑着只说一句话——“像我,比我懂得多”。
张柏楠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固体力学系,3年后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得了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35岁的他出任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
飞船系统的技术人员都有这样的印象:张总几乎没被难倒过,虽然他是学力学的,但对飞船上的所有领域都有很深的了解,当出现争论时,他从来没有用职位来压迫别人认同他的观点,而是在技术层面分析讲解,说得人心服口服。
身高180厘米的张柏楠,1991年刚结婚时体重只有60公斤,如今体重猛增至90多公斤,他手下的科技人员认为,这是张总在巨大压力下不正常的发胖。
张柏楠自己看来,他早已经习惯了在压力下工作。
从神舟一号到五号,当飞船遇到重大难关时,攻关小组的组长往往都是张柏楠。
神舟四号返回时被发现舱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张柏楠作为技术工作的主管副总师受命带队攻关成功;神舟五号发射前,他提出并主持制定飞船系统载人放飞准则,谁提了这个准则谁必然承受压力……27岁的飞船工程师沈朝阳,参加工作4年便已成长为飞船供配电和电缆网方面的设计师和飞船工程师。
付出多于常人努力的他觉得,最难以忍受的,是工作强度太高、休息时间太少。
然而他感到困惑:“我们不在的时候张总在,我们在的时候张总一定在,他也是人,真不知他是怎么做到的,有那么旺盛的精力。” 2005年中秋节,正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被张柏楠邀请参加飞船试验队的篝火晚会。
科技人员通过晚会舒缓了紧张的神经,记者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全场唯一没有放松的,是张柏楠和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两位“老总”。
直至曲终人散,大漠中孤月高悬,两人还留在最后监督灭掉最后一个火星,带走最后一片垃圾。
神舟六号任务紧张进行的时候,张柏楠已经投身于我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论证工作。
他从系统工程角度,提出了5种可供选择的系统方案,为领导决策、后期论证打下了好的基础。
张柏楠1962年6月22日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从中学开始他一直订阅《航空知识》杂志,高考志愿填的全是与航天有关的专业,小时候在日记中写到自己的理想是设计飞机,同学的眼中他是个十足的“书呆子”,现在大家评价他是个喜欢默默做事的人。
他拼装过飞机、汽车的模型,喜欢用电脑做三维动画,跟如今设计宇宙飞船一样,玩起他喜欢的东西也经常忘了吃饭、睡觉。
能把自己的理想与事业结合得这么好,让张柏楠觉得十分满意。
张柏楠不愿意把自己置于闪光灯下。
每当有人让他讲一讲自己的故事时,镜片后面他那双显得朴实厚道的眼睛总是会突然茫然起来。
当记者以锲而不舍的眼神静待他的回答,他坚定地说:“神舟一号到六号是老一代航天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下一步才是我们的,一定得干好。”
本文来自作者[慕蕊]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bdianzi.net/gb/221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慕蕊”!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的伟大科学家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