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什么叫元认知?元认知能力怎么培养 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监控认知、超认知、反审认知等,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一般认为,元认知可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组成。
元认知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概念 依照Flavell和Brown对元认知的定义,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关于认知的知识和对认知的调节;Yussen认为,现有的元认知的定义是开放的定义,而非封闭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元认知的概念及理论应该将会有所发展。
2.评定 首先,在使用自我报告法时,很难将被试的元认知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区分开来,而后两者是很关键的混淆变量。其次,评定之间的一致性问题。Karen等于1990年对生成策略、词列发生、散句的组织、回避作业的难度四种评定手段进行了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每种评定手段对于它所评定的内容来说是有效的,但不同的手段评定的是不同的内容,即评定之间是不一致的。这使得一般的元认知结构难以评定,且不同研究的结论之间难以进行交流。 有人认为,元认知的评定是当前元认知研究中最薄弱的领域,而它又是元认知研究极为关键的领域,因此,为了促进元认知研究的进展,应发展新的、更可信、更有效的评定方法。
3.研究范围 综观已有的元认知研究,大多是在认知领域内进行的,这反映了元认知研究中存在的一种思维定势:将元认知研究局限于认知领域之内。元认知研究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打破这种思维定势,走整合的道路。并且,元认知要真正地融入教育心理学之中,并对教育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就必须与个性因素,尤其是动机相结合。所喜的是已经有人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如M.Pressley、J.Archer的研究均表明,元认知因素、动机因素、策略因素等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我们认为,可以进一步对元认知与学习动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探讨,这方面的研究将对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问题二:元认知和认知有什么区别 认知活动可以直接使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而元认知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使主体的认知活动有所进展。因此,从本质上来讲。
元认知是不同于认知的另一种现象,它反映了对于自己“认知”的认知,而非“认知”本身。但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元认知与认知活动在功能上是紧密相联的,不可截然分开。
两者的共同作用促使个体实现认知目标。
问题三:什么叫做元认知能力? 是个教育心理学的专有名词,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例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这种元认知。 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问题四:元认知理论 里的这个 元字是什么意思 这个元没法单独解释。现在主流的说法就是对认知活动的总的认知。
最早使用该名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udd Flavell)。尽管迄今为止对此概念的表述尚未统一,但一般都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是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它含三部分:元认知知识(对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的认识)、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主体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节)。
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主体,它表现为主体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知识的特点和学习的要求等定出计划、选择策略、评价其有效性、作出补救措施等。
问题五:元认知的基本功能有两个分别是什么? 5分 元认知有两个基本功能:意识性和调控性。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的作用有三方面:①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情景有哪些变量,并且意识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它们的变化情况;②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自己拥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并且明了这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③可以使学生根据学习的效果,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适用性,并把对学习效果的评饥作为改进自己学习的重要手段。
问题六:什么是元认知能力如何提高 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个体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对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元认知能力的五个环节:提出问题,做出计划,监控实施,反思评价,及时补救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元认知。此后,诸多国内外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使元认知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元认知的提出,帮助人们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并把握学生自主与有效学习的实质。因此,在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以元认知理论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问题七:什么是 元认知能力? 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
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即有关人作为学习着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三类: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比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等);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知(比如,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比如,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
(2)有关任务的知识,在有关认知材料方面,主体应当认识到,材料的 性质(如图形材料与文字材料)、材料的长度(如一段短文与一篇长文)、材料的熟悉性(如熟悉的材料与不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结构特点(如论说文与叙述文)、材料的呈现方式(如听觉呈现与书面呈现)、材料的逻辑性(如有组织的材料与无组织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在有关认知目标、任务方面,主体是否知道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能是不同的,有的认知活动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比如,要求回忆一篇文章的大意要比要求回忆该文章的准确词序的任务困难得多。
(3)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比如,进行认知活动有哪些策略、各种认知策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对于不同的认知活动和不同的认知任务,什么样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
2、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这种过程在工作记忆中进行操作。
元认知控制包括检查是否理解、预测结果、评价某个尝试的有效性、计划下一步动作、测查策略,确定当的时机和努力、修改或变换策略以克服所遇到的困难等等。概括起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1)计划即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象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2)监视,即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3)调节,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一般来说,元认知控制与认知目标、认知课题和情境等因素密切相联。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董奇,1989)。一是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实际的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我们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
本文来自作者[夏真]投稿,不代表巅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bdianzi.net/gb/195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巅峰号的签约作者“夏真”!
希望本篇文章《什么叫元认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巅峰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问题一:什么叫元认知?元认知能力怎么培养 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监控认知、超认知、反审认知等,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